張愛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轎子經過新築的一段平坦大道,一路上鳳尾森森,香塵細細,只是人煙稀少,林子裡一座棕黑色的小木屋,是警察局分所,窗裡伸出一隻竹竿,吊在樹上,晾著印度巡捕的紅色頭巾。那滿坑滿谷的淵淵綠樹,深一叢,淺一叢,太陽底下,鴉雀無聲,偶爾撥剌作響,是採柴的人鑽過了。從樵夫頭上望下去,有那蝦灰色的小小的香港城,有海又有天,青山綠水,觀之不足,看之有餘。霓喜卻把一方素綢手帕搭在臉上,擋住了眼睛,道:&ldo;把臉曬得黑炭似的。回去人家不認得我了。&rdo;又鬧樹枝子抓亂了頭髮,嗔那轎夫不看著點兒走,又把鬢邊掖著的花摘了下來道:&ldo;好烈的日頭,曬了這麼會子,就幹得像茶裡的茉莉。&rdo;梅臘妮道:&ldo;你急什麼?到了那兒,要一籃也有。&rdo;另一個姑子插嘴道:&ldo;我們那兒的怕是日本茉莉罷?黃的,沒這個香。&rdo;又一個姑子道;&ldo;我們便沒有,米耳先生那邊有,也是一樣。&rdo;梅臘妮道:&ldo;多半他們家沒人在,說是上莫干山避暑去了。&rdo;霓喜伸直了兩條腿,偏著頭端詳她自己的腳,道:&ldo;一雙新鞋,才上腳,就給踩髒了,育嬰堂裡那些孩子,一個個野馬似的,你們也不管管他!&rdo;又道:&ldo;下回做鞋,鞋口上不鑲這金辮子了,怪剌剌的!&rdo;
米耳先生這座房子,歸了梅臘妮,便成了廟產,因此修道院裡撥了兩個姑子在此看守,聽見梅臘妮一眾人等來到,迎了出來,笑道:&ldo;把轎子打發回去罷,今兒個就在這兒住一宿,沒什麼吃的,雞蛋辱酪卻都是現成。&rdo;梅臘妮道:&ldo;我們也帶了火腿燻肉,吃雖夠吃了,還是回去的好,明兒一早有神甫來做禮拜,聖壇上是我輪值呢,只怕趕不及。&rdo;姑子們道:
&ldo;夜晚下山,恐有不便。&rdo;霓喜道:&ldo;路上有巡警,還怕什麼?&rdo;
姑子們笑道:&ldo;奶奶你不知道,為了防強盜,駐紮了些印度巡捕,這現在我們又得防著印度巡捕了!&rdo;
眾人把一個年紀最大的英國尼姑鐵烈絲往裡攙。鐵烈絲個子小而肥,白包頭底下露出一張燥紅臉,一對實心的藍眼珠子。如果洋娃娃也有老的一天,老了之後便是那模樣。別墅裡養的狗躥到人身上來,鐵烈絲是英國人,卻用法文叱喝道:&ldo;走開!走開!&rdo;那狗並不理會,鐵烈絲便用法文咒罵起來。有個年輕的姑子笑道:&ldo;您老是跟它說法文!&rdo;鐵烈絲直著眼望著她道:&ldo;它又不通人性,它怎麼懂得英國話?&rdo;小尼與花匠抿著嘴笑,被梅臘妮瞅了一眼,方才不敢出聲。
那鐵烈絲已是不中用了,梅臘妮正在壯年有為的時候,胖大身材,刀眉笑眼,八面玲瓏,領著霓喜看房子,果然精緻,一色方磚鋪地,綠粉牆,金花雪地磁罩洋燈,竹屏竹,也有兩副仿古劈竹對聯匾額;傢俱雖是雜湊的,卻也齊全。霓喜讚不絕口。
鐵烈絲一到便催開飯,幾個中國姑子上灶去了,外國姑子們便坐在廳堂裡等候。吃過了,鐵烈絲睡午覺去了,梅臘妮取出一副紙牌來,大家鬥牌消遣,霓喜卻鬧著要到園子裡去看看。梅臘妮笑道:&ldo;也沒見你‐‐路上怕曬黑,這又不怕了。&rdo;霓喜站在通花園的玻璃門口,取出一面銅腳鏡子,斜倚著門框,攏攏頭髮,摘摘眉毛,剔剔牙齒,左照右照,鐿子上反映出的白閃閃的陽光,只在隔壁人家的玻璃窗上霍霍轉。
轉得沒意思了,把孩子抱過來叼著嘴和他說話,扮著鬼臉,一聲呼哨,把孩子嚇得哭了,又道:&ldo;莫哭,莫哭,唱出戲你聽!&rdo;
曼聲唱起廣東戲來。姑子們笑道:&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