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均衡貧富的鬥爭 (第1/4頁)
囧囧無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貧富分化問題,自從秦漢以來就沒消失過,歷朝歷代都有明君能臣看到這個問題,並對此做出政策,想要解決問題,但是無不以失敗告終!
秦朝命短,並不典型。
最典型的就要數漢朝了。
漢朝初立,由於是從亂世走過來的,初期休養生息。
法家隨著“暴秦”的覆滅,從秦朝時期的官方正統,被逐出了殿堂,失去了正統地位——雖然漢朝繼承了秦朝制度。
但是,初期漢朝走的是道家的無為妙法。
道法自然,是官方正統!
這套妙法,類似所謂的小政府、大社會、私有制下自由市場。
在這套秩序下,民間經濟得到迅速的恢復,快速的發展。
但是,隨著發展,貧富分化也嚴重起來。
到漢武帝時,貧富分化已經十分嚴重!
因為,人的能力,是有大小的,不可能一樣!
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下,能力大的人,就必然會崛起,脫穎而出,聚集財富!
而錢能通神,錢能通鬼,錢又會與權力勾結到一起,於是錢收買權,權庇護錢,“能力大”的便會更瘋狂的擴張!
在這瘋狂擴張背後,是無數的以權謀私,仗勢欺人!
形成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一問題,被儒家看到了。
於是,儒家看到了上位的機會!
其時漢武下詔求賢,儒家機靈鬼董仲舒做,得到漢武帝重視!
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統思想、天人感應思想、以德治國思想等,這些思想,得到漢武帝認可,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推崇為官方正統。
道家無為而治,也掉落神壇了。
董仲舒以為宗旨,提出了均衡貧富的政策,即“調均“的主張。
他上疏漢武帝“限制私人佔有土地的數額的主張,限制豪強兼併土地,不允許官吏與百姓爭搶利益,鹽業、金屬業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斬殺的威嚴,降低賦稅,減少徭役,讓人民休養生息,減少民力消耗“。
這些主張,首先,打擊豪強勢力,加強中央政權的力量;其次,暫時緩和地主階級和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加強了封建統治階級專政,防止社會進一步動亂,防止農民起義。
董仲舒吸取秦滅亡教訓,為了緩和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提倡德治,革除秦時的弊政,進行“更化“。
他的“更化“思想,就是以儒家的禮義仁德來限制對人民剝削,維持和鞏固漢王朝統治階級專政。
他認為,嚴刑峻法,給統治階級帶不來穩定的統治秩序,不能維持和鞏固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權。他提出:實行禮義,佈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為主,重視“教化“,主張用仁德代替嚴刑。
他視“德治“主張為鞏固封建統治的基本治國原則。並上疏漢武帝:“作為帝王應該秉承上天的意思進行辦事,因此,應該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他的建議,漢武帝部分的接納了,也有部分沒有接納。
“……不允許官吏與百姓爭搶利益,鹽業、金屬業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這個主張,漢武帝沒有接受。
而是做出了相反的政策。
朝廷禁止民間私營鹽鐵,改成官府專營了。鹽鐵專營給朝廷帶來了極其豐厚的收入,為漢武開疆拓土提供了財政支援。
均衡貧富的主張,漢武帝倒是接受了。手段十分粗暴,
以守皇陵為由——盡忠盡孝嘛——數次遷徙豪強,一時間天下紛紛擾擾,各地豪強哀鴻遍野。
這些豪強的成分,大體三種,其一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