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2/4頁)
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按現在的速度,只要十七八天,就能降下相當於一整個渤海容積的雨水,整個渤海的水也會全部被抽進傳國璽空間中。
當然渤海也不會乾涸,因為黃海、東海乃至西太平洋的海水都會透過渤海海峽湧入。
第100章 “撲滅”火焰山
當然,“海水西調”這樣大的工程,段宇鍾雖然說啟動就啟動了,但也只能開個頭,剩下的只有靠時空道尊主持。
有時空道尊及在虛空中的法寶主持,這次暴雨雖然來勢猛惡,但別說是人,就連小動物也淹不死一個。
而段宇鍾則繼續一路西行。他這一路考察和段宇鍾打算改造環境的地區,也不僅限於他承包的土地之上。
而進入西域省後,段宇鍾基本沿著星星峽、雅滿蘇、庫米什的路線,到達吐魯番地區西部。
然後又沿吐魯番地區北部一路東行,到了哈密東部邊境,才又轉向北疆,沿著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的荒漠一路西行。
到了吐魯番,他又情不自禁地停了下來。不管是傳說中火焰山,小說課本上都有的“葡萄溝”,還是地理上華國陸地的最低點艾丁湖,歷史上高昌故城所在地。
都是大名鼎鼎,段宇鍾對於吐魯番盆地的名聲也是如雷貫耳。
從高空看去,吐魯番盆地五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像一個橄欖形的色彩斑難的大陶盆。
“陶盆“深達5600多米,舉世罕見。“陶盆”的北沿是高達5400多米的博格達峰,而其最低點,艾丁湖湖底在海平面以下161米。
段宇鍾鳥瞰吐魯番盆地這個“大陶盆”,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以艾丁湖為中心,呈環狀分佈的地形,由三個環帶組成。
最外一環由高山雪嶺組成的“盆沿”,北面橫亙著博格達山,高聳入雲,終年白雪皚皚;
盆地中環是長期以來山嶺風化剝蝕,由流水搬運下來的戈壁礫石帶。看上去是一片土黃色的、褐色的蒼茫荒涼的曠野。
整個“大陶盆”的第三環帶是最具生命力的。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火焰山橫臥在盆地中央,在其南北邊緣,形成兩個綠洲,從高空看上去,如同兩條墨綠的綢緞。
而赫赫有名的葡萄溝,位於吐魯番城東北10千米處。該溝長7千米,寬約2千米,橫穿火陷山,東西兩側山峰對峙,溝內泉水歡流,果樹叢生,清爽宜人。
一行行參天白楊鬱鬱蔥蔥,滿溝滿坡的葡萄架層層疊疊,一串串葡萄如翡翠般嫩綠,晶瑩奪目,如同沙漠中的一顆綠珍珠。
整個“大陶盆”除了博格達的雪峰是白色的,葡萄溝是綠色的以外,大部分地方是黃色、褐色、白色為主色調的荒漠、鹽漠。
而最顯眼的就是主要由火紅色砂岩、礫岩、泥岩構成的火焰山。整座山因為本來的顏色和花崗岩反射太陽光,看上去青紅一片,如同火焰。
火焰山溝壑林立、曲折雄渾,方圓幾百裡,寸草不生。段宇鍾降落下來,一靠近火焰山,段宇鍾就感覺彷彿接近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大火爐,或者是一座正在燃燒的山。
此時正當盛夏,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太陽光直接照射到火紅色、紅褐色的砂岩上,砂岩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
如同烈焰熊熊,火舌燎天,無怪乎叫作“火焰山”。而據說在幾年前,火焰山還有煤層自燃,那時更是濃煙密佈,焰雲繚繞,如同騰飛的火龍。
岑參有詩云:“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形象地描述了火焰山的“大火”。
此外,整個吐魯番盆地的地形,使得它好像是一個聚光的凹透鏡,將無盡的太陽光吸收進來,熱量都聚焦在盆地地部的艾丁湖和火焰山上,又沒辦法散發。
而因為地勢的低窪,空氣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