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掰碎了再糅合,創造出一個新的形象來了。這個新的形象是更能表現我自己的個性的,是更符合我自己的審美情趣的一個形象。所以每個人的字,一人一個樣,這已經是一次化合,這個已經是一種相當有創造性的一種想像了。但是大書法家的努力還不限於此。大書法家怎麼樣?他時時刻刻用書法家的眼光來觀察萬事萬物,而往往有比較精彩生動的創作感悟,這就叫放射式的感悟。立足書法、放眼萬物、隨出感悟。
中國書法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王羲之看鵝在水裡遊、在岸上走。他看鵝的形體姿態跟書法有關係,他把鵝的線條吸取到在書法裡。唐代大書法家張旭,草書了,他看當時的最有名的舞蹈家公孫大娘舞劍器魂託舞,他有悟於書法。大書法家懷素在旅途中聽到嘉陵江水的水聲,有悟於書法,對書法有感悟。著名的篆書家李陽冰,他甚至聲稱他對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得,這就叫放射式感悟。然後你把這些感悟,都作為奇妙的新增劑,統統用到書法創作的化合過程中,也就是想像過程當中來,你把它都用到書法創作中來,使得他創作出來的書法形象,成為更加高階的、更加精密的化合物,這就叫聚焦式想像。同志們可能會說,你把書法家的想像你說得這麼神,我在王羲之書法裡我也沒看到鵝的形象,張旭的書法我也沒看到公孫大娘跳舞,懷素書法我更加聽不見嘉陵江水的水聲。你要知道這個書法家的想像他並不是把萬事萬物的形象生硬地、簡單地搬到書法創作中來。這種簡單、生硬地照搬,它只能造成藝術的分裂。它是怎麼樣呢?他是透過精深的形象思維,把各種事物具有美的特徵的線條、結構、姿致、風度、神情、韻律等等因素經過提煉,轉化、熔鑄到書法藝術當中。這樣的藝術想像才叫做精深。它和簡單地拼湊、堆積、雜糅大不相同。張旭他曾經說過兩句話,非常值得後人重視:他說,開頭我看見公主和擔夫爭路,公主出來了,儀仗隊,對面過來挑擔的挑夫了,路窄就發生矛盾了,擁擠了。張旭看到了,他從這種雜亂現象當中,他悟出筆法之意了。這個筆法跟這個線條有關係,他有一種感悟。然後他看見公孫氏、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其神”。這一個“意”字,一個“神”字,這兩個字說得真是太好了。說明書法家的想像,他所吸取的東西不是形象地照搬,而是那個神韻。因此“提意取神”就成為歷代書法家努力學習的藝術奧秘了。
第三個問題就講功力與線條。我們剛才講了想像能力很重要,是創造力量的重要組成。但是它不是惟一因素,因為你還要把你腦子裡想得好好的形象、美的形象,你把它外化出去,你把它變成實實在在審美的物件,這就要操作了,在書法裡就要書寫了。書寫就要功夫了,不練功,你手上沒功夫,你的心裡想的和手上不相應。你想得好好的,一寫出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你再活躍、再優美,寫出來的字還是不成樣子。我們前面講了中國筆、墨、紙好得很。你得會用,你要不會用,一張宣紙是特別容易弄得一塌糊塗的。書法藝術有四大要素,就是筆法、墨法、結體、佈局。結體就是一個字的結構,千變萬化。每個人寫的字結構都不同,同樣一個字,一個“張”字,一百個姓張的寫出來一百個樣子。佈局就是整個一幅作品的佈置、安排。前邊兩個講究筆法、墨法那就是為了保證書法線條它要有質量,這個東西是最要苦練功夫。你說一個人很聰明、想像力很豐富,對書法有好處?有好處。書法創作,剛才講了想像力是創造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但是這個線條你再有想像力也沒用的,你就得練,練出質量來。你可以拿這個建築物比喻。書法線條好比建築物所用的建築材料。一幢摩天大樓,設計宏偉壯觀,簡直是好得不得了。你拿什麼材料做?你用大土坯造得起來嗎?你用青磚瓦片、木材樑柱你造得起來嗎?你造不起來。你用豆腐渣,那就成了豆腐渣工程了。它這個東西要高階的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