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自負盈虧 (第2/4頁)
十七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高、出產武器裝備質量最好,同時也是技術最先進的工坊,由不得他這個工部尚書不在意。
尤其是諸如兵部現在十分迫切需要的火炮、火槍和紙殼定裝子彈這一類的先進火器,就只有這座工坊才能夠大批次的出產合格的產品供給兵部。
正因為如此,兵部、工部以及戶部,甚至是朱棣本人都緊盯著這個工坊,加之工坊的擁有者還是朱瞻埈,背後又有太子的暗中關注,可以說重視程度也算是當世第一了。
至於說工匠的生活水平,宋禮一時倒是沒有反應過來朱瞻埈為什麼問這個,但還是很快回想了一下之後說道:“因為此處工坊不屬於工部,因此每次朝廷有需要的訂單,都是按照王爺您之前定下的規矩,先向工坊下達訂單並支付三成定金,待工坊生產完成七成的數目之後撥付後續五成款項,至完工九成亦付款至九成,最後一成數目與一成尾款則交貨時當面付清,不得拖欠。
所以工坊每次都能夠收到足額的款項,加上戶部夏尚書的關注,相應物資的調撥也是最快的,工坊無論是效率還是出產的兵器甲冑質量都是最好的。
工坊的工匠也因此每月都有足額的俸祿發放,並無拖欠之類的事情發生,想來工匠們的日子應當是過的相當不錯的。”
對於定淮門外朱瞻埈的工坊,宋禮自然是明白這種制度的好處,但很顯然朝廷的工坊不可能全都按這種模式來。
究其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朝廷的工坊是不需要付給工匠們工錢的,因為他們服的是徭役,這是朝廷法律規定他們要為朝廷乾的活,自然不需要朝廷再額外給他們工錢。
但這樣一來,工匠們勞作的積極性自然也就可想而知的低下,能夠給你按質按量的完成工作就已經是難得的勤勉了。
不然得話,匠作局為什麼還要設立官員去監督工匠們幹活?
如今還是明初,這各項制度尚算完備,官吏們也不太敢偷奸耍滑。
要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嘉靖和萬曆兩代皇帝加起來幾十年不上朝,萬曆皇帝更是擺爛常年不處理政務,這各項制度爛到了根子上的時候,這匠作制度也就爛的不能看了。
雖說朝廷每年依舊能大量的製造刀劍、盔甲和火器,但質量如何先不說,能不能按時按量的完成生產,以及生產所造成的浪費又有多少,這些都是在當時已經無法掩蓋的問題。
所以雖然明白匠作制度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必然,朱瞻埈還是感慨道:“有足額的薪酬,工匠自然願意認真勞作,甚至主動改良生產的技術與工藝,以便能夠更快更好的生產,但如果只是服朝廷的徭役,這便難以讓工匠認真勞作。
如今朝廷威嚴尚在還好說,若是日後朝廷衰落,朝廷的威嚴不在的時候,這當中難免會有以次充好、從中牟利的貪腐之事發生。”
“話雖然如此,但朝廷的匠作局也不可能說給工匠發工錢,他們是服徭役,這本身就是朝廷賦稅的一部分,若是付錢這裡外便等於朝廷要出兩倍的工錢,這對於朝廷來說就未免……”宋禮當然能夠理解朱瞻埈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但這種事情卻也不是那麼好改變的。
這些匠戶本來就是來服徭役的,等於是他們為朝廷勞作也是朝廷財政收入的一部分,如果他們應差服役為朝廷勞作還能領到工錢的話,便等於朝廷原本應該獲得的財政收入沒有了不說,還要再額外支出一筆費用,這就等於朝廷為這一次工匠的服役支付了兩份代價。
一兩次還好說,朝廷有的時候為了趕工期或者建造什麼特別重要的工程,以及在匠戶服役期限之外額外的徵調也會給工匠發放工錢,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可要是次數多了,就難免會影響朝廷的財政收入和收支平衡。
要知道封建王朝時代,賦稅賦稅,除了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