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敵用謀,所以智高一籌。可見,運用示形之法迷惑敵人,要想不被敵人識破,就要認真研究敵手的思維習慣,在知敵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虛而實之、實而虛之、實而實之、虛而虛之這些迷惑敵人的方法。
(三)以引誘敵人為目的的誘敵示形
戰場上,對抗雙方頻繁地實施機動,與其說是為了尋求戰鬥,不如說是為了謀求一種有利的作戰形勢,亦即軍事謀略學所說的&ldo;造勢&rdo;。&ldo;造勢&rdo;的實質是力求形成一個能保持自己力量的平衡與穩定,並能牽制或制約對方行動自由,進而打破對方平衡與穩定的力量組合格局。為了造成這種有樹幹我而不利於敵的態勢,就要以示形之法引誘敵人,使之聽我調遣。示利誘敵。最好的誘敵之法是示之以利。因為對利益的追求是敵人一切決策和行為的根本驅動力。對於&ldo;愚而不知變&rdo;、&ldo;貪利而不知害&rdo;之敵,設餌誘之每每可以使其上鉤。&ldo;餌兵勿食&rdo;是《孫子兵法》提出的&ldo;用兵八戒&rdo;之一。但由於人們常常見利而忘害,所以,設餌兵仍是古代作戰中經常採用的誘敵之法。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曹操擊敗袁紹追兵的延津之戰,就是以餌兵之計取勝的。
白馬之戰以後,袁紹親自率軍渡過黃河,南下追擊曹操至延津。曹操在延津之南依山布陣,當時只有六百騎兵,而袁紹有五、六千騎兵,十倍於曹軍。兵力對比眾寡懸殊,曹操自知難以力勝,便下令士卒解鞍放馬以驕縱袁軍,爾後遺留輜重於路旁,利誘袁軍就範。待到袁軍逼近爭搶輜重而使隊伍混亂不堪時,曹操立即命令士卒整鞍上馬,突然發起反擊,出其不意地一舉擊敗追擊的袁軍,為爾後官渡之戰殲滅袁軍主力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以物作誘餌致敵混亂的示形之法。其具體辦法是,或散牛馬于田野,或遺財物於道上,或棄輜重於途中,以引誘敵人來爭奪,我則乘敵混亂之際,出急兵擊之。設餌誘敵的誘餌必須對敵有極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隨著戰爭的發展,以物作誘餌的情況已不多見,更多的以戰術上的&ldo;便宜&rdo;作為誘餌。例如,以小股部隊作誘餌,誘敵來殲;以放棄陣地為誘餌,誘敵來佔;以有利地形為誘餌,誘敵分兵:故露空隙和破綻,誘敵來鑽,都是常用的誘敵示形之法。1947 年10 月,我劉鄧大軍連克長江北岸望江、武穴、團風等重鎮,控制了長江北岸三百餘裡的廣大地區,形成了隨時可以渡江南下的聲勢。蹲在廬山的蔣介石惶惶不可終日,急令第40 師及82 旅,迅速追蹤我軍南下。劉鄧首長經過一番計議,決定利用貪利的弱點,用&ldo;散兵遊勇&rdo;把這股敵人誘到地形險要、便於設伏的高山鋪地區集中殲滅。為了迷惑敵人。誘敵上鉤,我軍派出一批偵察人員,穿上各式各樣的便衣,背著&ldo;漢陽造&rdo;、&ldo;老套筒&rdo;、&ldo;三八式&rdo;之類的破槍,在公路兩旁隱蔽,待敵人大搖大擺地過來了,他們亂打一陣冷槍,扭頭就跑。然後,換個地方再打、再跑,就這樣,敵人一步步地被誘至高山鋪、清水河一帶,鑽進了我軍預先設定的包圍圈。高山鋪一仗全殲敵第40 師及82 旅共12000 餘人,震動了大江南北。
示弱誘敵。兩軍對陣,為了誘敵決戰或追擊,常用強而示弱之法。漢朝初年,高祖劉邦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脅,派遣使者到匈奴察看虛實。匈奴首令冒頓得知這一情況後,把精壯士兵和肥壯牛馬 隱藏起來,示之以贏弱之形,欺騙使者。使者把所見所聞向劉邦匯報以後,劉邦以為可以進擊,於是親率32 萬兵馬向匈奴開戰。兵至平城,冒頓率領40 萬精銳騎兵應戰,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上整整七天七夜。後來採用陳平的離間計,才得以突圍脫險。冒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