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虛實之變‐‐先虛後實,先實後虛。純粹的虛或純粹的實,都欺騙不了敵人。只有適時化虛為實,變實力虛,才能誑敵上當。先用虛假的行動來班敵人,當敵人上過幾次當之後,再改換成真實的行動。敵人這時還以為我是在誑騙它,便以真當假,無動於衷,我則可以出其不意,乘機取之。這就是虛實之變的奧妙。
1944 年6 月,盟軍在發起諾曼第登陸前,為掩護聖瑪麗埃格利茲的傘降行動,接連在預定傘降地區的兩翼,投下了攜帶音響裝置和實彈射擊模擬器的假傘兵。這些假傘兵接近地面時,發出同真實戰鬥一樣的音響,誘使德軍包圍傘降地域。這種傘降接連搞了幾次,德軍只搜尋到一些假傘兵,便大意起來。當盟軍真的實施傘降時,德軍仍將信將疑,反應遲緩,從而使盟軍空降部隊毫不費力地站穩了腳跟,向德軍發動了突然襲擊。運用先虛後實的關鍵,是掌握好由虛轉實的時機。
戰爭中,以先實後虛之法誑騙敵人的例子也很多。例如,蘇軍在衛國戰爭中為了顯示坦克集團軍的假集結,首先把一個真的坦克軍調至該地域,活動2‐3 天,待德軍把這個坦克軍的番號標在地圖上以後,再悄悄地轉移到真的集中地域,在假集結地域只留下了坦克、火炮的模型、電臺和少量兵力。戰役發起前,德軍對上述假地域進行了猛烈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突擊。
生死之變‐‐虛留主路,暗設伏兵。圍三缺一,虛留生路,暗設伏兵是殲敵,特別是奪城殲敵的高妙戰法。此法妙就妙在&ldo;缺&rdo;處和&l;虛&rdo;處看起來是生路,實際是死路,只有貌似生路,敵人才會從這裡突圍,我之伏擊兵力才能派上用場,如果敵人看到缺處暗伏殺機,就不會被我誑騙。所以,這種示形證敵之法成功的關鍵在於把死路偽裝成生路。其要領,一是圍攻部署只有&ldo;薄弱&rdo;部位而沒有明顯的缺口;二是透過有計劃的行動使敵人發現&ldo;薄弱&rdo;部位;三是缺口須由敵人自己開啟,不能由我主動讓開。生路設得過於明顯,敵人反倒視為畏途,不敢涉險。我軍在解放戰爭中曾多次使用這種戰法。如,劉伯承指揮的六營集戰鬥,就是用的虛留生路、縱敵突圍、伏擊殲滅的戰法。
1947 年11 月中旬,我軍連克鄆城、曹縣、定陶等城以後,割裂了國民黨軍的&ldo;長蛇陣&rdo;。位於獨山集的國民黨軍第32 師急忙竄入六營集,與六營集的第70 師結成一個硬&ldo;核桃&rdo;進行頑抗。六營集地域狹窄,敵軍狠集一團,我圍攻部隊一時難以得手,在這種情況下,劉伯承定下了&ldo;虛留生路、暗設伏兵、運動中殲敵&rdo;的決心。首先把1 縱隊撤至六營集以東至紙坊一帶的開闊地,布成口袋,等待敵人。其後令6 縱隊發起三面攻擊,在東南方向示弱,促使敵人決策從東南方向突圍逃跑。當夜,敵分兵六路爭先恐後地從東南方向突圍,企圖向濟寧之敵靠攏。突出六營集不遠,便遭到我伏擊部隊的迎頭痛擊。蔣軍官兵似驚弓之鳥,各自四散逃命。經一夜激戰,將敵全殲。這一仗,劉伯承巧妙地使頑抗之敵成為潰亂逃跑之敵,我軍由攻堅戰變為運動戰、伏擊戰,減少了傷亡,加速了戰鬥程序。
圍闕之術作為一種示形誑敵的戰法,能不能把靜敵變為動敵,不僅取決於示形術是否逼真、高明,還要看當時敵人所處的狀態。當敵人被圍時間較長,求援無望,物資匱乏,士氣低落,求生心理佔主導地位時,我示以生路,敵人才會慌不擇路,鑽進我預設的伏擊圈套。實力較強,防守決心十分堅決,或者援兵即將到達,縱然敞開口子,敵人也是不會從這裡突圍的。二、基本示形手段
以上八種示形型別,是著眼於示形目的的不同來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