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2/3頁)
陳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總隊。1949年9月7日關麟徵調任陸軍總司令。
系第2總隊。1949年9月20日軍校第1期畢業生張耀明任校長。
系第3總隊。
本期為在大陸最後一期,12月中旬結束於四川大邑縣一帶地區。本期學生大部起義。
洛陽分校漢中辦公地‐‐古漢臺望江樓黃埔軍校在各地還開辦有10多處分校,主要有潮州分校、武漢分校、南昌分校、成都分校、洛陽分校、南寧分校、長沙分校、廣州分校、昆明分校、西安分校、迪化分校、武當山分校等。這些分校皆遵照本校教育大綱實施教學,共約有125萬餘名畢業生。加上黃埔總校的52400多名畢業生,黃埔軍校在大陸時期共約有畢業生18萬餘人。有資料統計,黃埔軍校畢業生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兩萬餘人。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自從黃埔軍校創辦後不久,關於&ldo;黃埔軍校&rdo;一詞,就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的爭論,再加上國共兩黨的政治爭端,軍校遷往臺灣後的冠名問題,更使這一概念模糊不清,難以確定。一般說來,從狹義的地域概念上來講,1924年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創辦的&ldo;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rdo;,及1926年改組的&ldo;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rdo;,因校址在黃埔,故俗稱為&ldo;黃埔軍校&rdo;。在黃埔島上,軍校共招收培育了前4期學生。北伐戰爭開始後招收的第5期學生,隨營訓練,此期之後的大部分學生並不在黃埔島本校學習和生活,因此,有人認為狹義上的&ldo;黃埔軍校&rdo;不應包括這一期及此後的學生。&ldo;黃埔軍校學生&rdo;的內涵,僅限於在廣州黃埔招收並在此地學成畢業的學生。從軍校沿革體制上的廣義概念來講,則要寬泛得多。該校於1928年3月遷往南京,改名&ldo;中央陸軍軍官學校&rdo;,招收第6期學生,廣東黃埔軍校雖然也在招生,但不久被併入南京軍校。1937年軍校又遷往四川,直到1949年再遷臺灣。這一階段,人們又通常把這所軍校簡稱為&ldo;中央軍校&rdo;或&ldo;軍校&rdo;。由於該校一直延續自1924年始於廣州黃埔招生時的期數,如到1949年大陸解放時畢業的學生為第23期,所以,人們把不同時期設在廣州、南京、成都以至於今日臺灣的這所一脈相承的&ldo;軍校&rdo;,統稱為黃埔軍校。本書採用的即是這種廣義上的&ldo;黃埔軍校&rdo;。
另外,在此有必要一提的是同時代還有一個曾以正宗&ldo;黃埔軍校&rdo;自居,也冠名&ldo;中央陸軍軍官學校&rdo;的軍校,這就是漢奸汪精衛政權拼湊的偽中央軍校,是那個特殊時代產生的軍校怪胎。汪精衛投降日本後,1941年春在南京光華門外工兵學校舊址,成立了一個&ldo;中央陸軍軍士教導團&rdo;。其成員多是從南京、北平等地騙來的無業遊民,還有一批從各個戰場上潰敗下來的散兵遊勇,人數有2000多人。這個&ldo;教導團&rdo;當然不能滿足汪精衛的胃口。不久,汪偽政權又在工兵學校舊址掛起了&ldo;中央陸軍軍官學校&rdo;的招牌。汪精衛依照蔣介石好為人師的樣子,也兼任了該校的校長。 學校的招牌是打出來了,而且機構很龐大,設立了校務委員會、教育長、教務處長、政訓處長、總務處長、入伍生團團長、教官等,幾乎和黃埔軍校類同。學校有了,卻沒有學生。按原設想,汪精衛要在淪陷區招收1000名高中畢業的男青年為他的開門弟子。為此,學校各部門在南京、北平等地紛紛設立招生處,各顯神通,然而報考的人還是寥寥無幾。眼看報名截止日期已到,萬般無奈下,汪精衛只好讓&ldo;軍幹教導團&rd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