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海軍的痛 (第2/2頁)
肥胖的蛋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朝還有所謂的高官堅決不相信能用金屬造船的事實。 以上各種原因導致了華夏直到清朝末年之前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軍存在。 到了清末,好不容易透過幾次對外戰爭的失敗讓人看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李鴻章等洋務派也辦起了諸如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等幾個在亞洲都數一數二的海軍部隊,但事實大家都知道,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妖婆姓葉赫那拉的原因,總之是把當時的華夏往死裡折騰。連帶著海軍也給賠出去了。 而在抗戰前,華夏的海軍力量也僅僅只有噸的總噸位,而且大多都是老船,甚至還有清朝時留下來的淺水炮艦。 而國內的造船廠能造出來的也只有一兩千噸不到小艦,而且抗戰爆發後要麼被小鬼子擊沉,要麼被俘虜,甚至有些因為過於老舊乾脆“廢物利用”自沉在江陰用來堵塞河道防止鬼子軍艦入江而上。 可以說,華夏海軍的悲哀就是濃縮的華夏近代史的悲哀。從不重視到好不容易建起了部隊卻被高層無視而被摧毀;從只能從外國訂購到好不容易能自行生產卻遇到了倭寇入侵,整個海軍幾乎全部葬送。 到了1942年,華夏海軍幾乎就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軍艦了,而同一時期的倭國海軍在1937年時就擁有了超過115萬噸的總噸位。而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倭國海軍又造出了多艘航母和戰艦,甚至憋出了大和、武藏這種空前絕後的戰列艦。儘管在工業能力和造船能力遠超倭國的白頭鷹面前最終還是輸了,但這也說明了即使像倭國那樣土地狹小,礦產資源相對貧瘠的島國,只要認真對待,也能擁有強大的海軍。 而今天,就在陝北的一個窯洞裡,未來強大的華夏海軍的組建伴隨著一個任務的釋出而確定了下來。喜歡抗戰,我給老李送裝備()抗戰,我給老李送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