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魯爾的消極抵抗運動,兩天之後,取消了不許向法國和比利時支付賠款的禁令。那時的德國無力跟如狼似虎的法國硬碰硬地較量,對抗下去只會讓德國吃虧更大。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看。希特勒抨擊共和國&ldo;向敵人諂媚,放棄德國人的尊嚴,表現和平主義的膽怯,容忍種種侮辱,準備事事同意,直到赤手空拳&rdo;。
其實,魏瑪共和國並非像希特勒挖苦的那樣不堪,而是恰恰相反。
在魏瑪共和國的歷史上,《洛迦諾條約》、德國加入國際聯盟、提前從萊茵區撤軍、取消賠款、原則上承認德國有同等的軍備權等等,都是施特雷澤曼、布呂寧、巴本與施萊歇爾的外交成績。在他們的手裡,德國正一步步地從一個戰敗國走向&ldo;正常&rdo;國家。
可是他們和希特勒不同。對於每次獲得的成功,施特雷澤曼這些人強調的是其和解特徵。希特勒則相反。不用說,德國的再次武裝與普遍兵役制、與英國簽訂艦艇條約、萊茵區的再軍事化,等等,都堪稱希特勒的外交傑作。但是,希特勒卻刻意渲染他的業績來自有力的主動出擊,&ldo;極力讓他的成功表現為是從一個敵對世界那裡強行奪取的&rdo;。
1938年3月,德國兼併奧地利。為4月10日全民公決製作的一份傳單就這樣寫道:
一步一步地,阿道夫&iddot;希特勒撕毀了專制的凡爾賽條約!
1933年德國退出凡爾賽國際聯盟。
1934年重建陸軍、海軍和空軍的工作開始!
1935年薩爾回歸祖國!第三帝國的武裝力量重新站了起來!
1936年萊茵蘭徹底解放!
1937年戰爭罪行的神話光榮地消失了!
1938年德國和奧地利統一於第三帝國!實現了大德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