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2/3頁)
青峰竹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工指揮下,幾十號水泥工人和十幾個幫工很快就挖好一空燒窯。並用水泥和青磚進行加固。
煉焦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煤放在密封空間裡,進行加熱,直到成為焦化狀。煉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止空氣入窯內。
新窯首先進了加熱去濕。接著在文申的指揮下,把煤滿滿的填進窯坑,並用水泥和青磚進行密封。
經過一晚上的燒煉,經過一上午的冷卻。第二天下午,林知縣等眾人早早的來到窯口,想看看文申所說的焦炭何物。
&ldo;文先生,你來宣傳開窯吧?&rdo;林知縣笑道。
&ldo;有林知縣在,在下哪能宣佈呢。還是有林知縣來吧。&rdo;文申客氣道。
&ldo;是啊,還是有林知縣來吧&rdo;眾人接道。
林知縣見狀,甚是高興,道:&ldo;那,本官就宣傳。開窯。&rdo;
在林知縣的一聲令下,站在窯口的幾個幫工,用大錘把密封窯口的青磚砸開。接著,幫工進入窯內,把焦炭用竹筐提到窯外。
眾人見第一筐焦炭出來,紛紛圍過來。
&ldo;這焦炭甚是輕啊。&rdo;林知縣拿起一塊焦炭,掂了掂,道。
文申笑而不語,讓幫工拿來一個火盆。隨意拿起幾塊焦炭丟到火盆裡。沒多一會,焦炭就在火盆裡燃燒起來。
林知縣圍著火盆轉了幾圈。突然,大聲叫道:&ldo;好,好,好!&rdo;
接著又道:&ldo;這焦炭,輕,火大,無煙,易燃比起上等木炭還要好上幾分。著實是個好東西。一個小小窯口,就把幾乎無用的煤炭變成上好的焦炭。文先生,本官佩服的很啊。&rdo;
&ldo;果然好東西,文先生果然大才能。不行,回去我也挖了窯煉焦炭&rdo;眾人皆想。
……
外地買水泥的客商,見焦炭有利可圖,回鄉後,紛紛建窯煉焦。其中也部分因為密封沒有做好,導致一窯煤化為一堆炭灰。但大部分還是煉焦成功。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煉焦在大宋大行其道。使得兗州、徐州一帶出現了幾萬人同時挖煤的壯舉,煤的價格也有所上升,好在挖煤的也增多了,價格倒也沒上漲多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