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1/2頁)
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姐弟兩人吃罷午飯,收拾了碗筷,鎖上大門,下午出門沿著山路直行,走了大約三里路,再順著拐過一處大窪地,就到了東徽村。
俞秀才的宅子在東徽村最氣派,三間大瓦房,外面刷了白牆,院子裡種了兩棵桃樹,遠遠的一望便知。
葉行遠和葉翠芝兩人走到堂屋門口,正見俞秀才坐在太師椅上與人說話,下首兩夥人,都恭恭敬敬地低著頭聽秀才訓示。
俞秀才相貌變化不大,身材幹瘦,這兩年特意蓄起了髭鬚,看上去平添幾分威嚴。他見姐弟倆到來,點了點頭示意。
葉行遠瞧著廳中的佈置,秀才身後掛著一副中堂,字倒是平平,但是底下落款乃是「同鄉世教弟陳簡手書」,這就不得了。這陳簡是縣中有名的俊才,家住再往西三十里的陳家村,去歲就中了舉人,今年已經前往京師遊學並準備會試,說不得就名登黃榜平步青雲,想不到與俞秀才竟是世交。
兩側放著一對大青瓷花瓶,花瓶上的圖案是幾個耳熟能詳的勸學故事,應該是學生送給俞秀才的禮物。除此之外,秀才家中的陳設甚為簡樸,頗有古人學者之風。
如果說童生是備選的不入門讀書人,那麼秀才就堪稱是皇家道統裡的入門級別了。中了秀才,便可承接皇家道統,得授天機神通,平日在鄉間教化人心、勸人向善,順便主持公道、調解紛爭——這也是葉氏姐弟來找俞秀才的緣故,不全因為是舊相識。
此時秀才在調解兩家爭宅基地事,這兩家人本是鄰居,因為都要翻蓋新屋起了爭執,對分界石碑的位置各有說法,東家說按照原契要往西邊推三尺,西家卻死活不認,兩家爭得面紅耳赤,各不相讓。
俞秀才聽完他們各自訴說,沉吟了片刻,輕聲一嘆,「熙熙攘攘,皆為利來。不過三尺的土地,卻要爭成這般,傷了鄰裡和氣又是何必?」
他叫人將分界石碑抬來,提筆在上面書字,只見他筆端靈光四溢,就如斧鑿一般,寫的字入石三分,深深地鐫刻於其上,「紛紛擾擾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邊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神與皇!」
俞秀才一邊寫一邊念,聲如黃鐘大呂,落入眾人耳中。那兩家人彷彿震耳發聵,迷茫片刻後,竟是齊齊臉上露出慚色,各自後退了幾步,抬眼看著對方。
東家一老者捶胸頓足,「哎呀,李兄弟,你說我怎麼就鬼迷了心竅,不念我們兩家多年之誼,硬要跟你爭這三尺之地?」
西家老人更是老淚縱橫,握著對方的手,「老哥哥,是我糊塗了,我這就去跟兒孫說,我家退出三尺!」
「不不不,是該我們退三尺!」東家的人急了眼,抱住了那分界石碑,吆喝著讓人去埋下,真真要比原來倒退三尺。
俞秀才看他們互相謙讓,滿意地點了點頭,「既如此,你們兩家就各退尺半,留出一條小徑,豈不是好?日後子孫問起,也知道你們今日謙退之禮。」此言一出,雙方都贊成,對著秀才感激道謝,一起攜手出去了,遠處還能聽到他們歡笑交談。
葉行遠這外來穿越者看到這一幕,不禁匪夷所思。這次雙方爭執不下的糾紛,在俞秀才幾句「魔音灌耳」後,兩邊突然莫名其妙的互相謙讓起來,糾紛自然而然化解。
這那裡是神通,簡直就是最最厲害的洗腦啊,這要是去賣保險或者搞傳銷……還有,這洗腦到底是永久性的、還是有時效性的?葉行遠腦中不禁冒出一些大不敬的念頭。
話說回來,葉行遠早知這世上大道三千,讀書人以文入道,以功名為品階,皇家天命就授予種種神通,但還是第一次親眼見到秀才以清心聖音來教化風俗。
是的,童生被授予浩然之體,而秀才神通就是清心聖音!只秀才便如此神乎其神,舉人如何,進士又如何?這樣才是超越凡人的人上人啊,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