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續道。
王在晉道:“孫部堂所言甚是,以寧錦的兵力,恐怕無力抵擋建奴,應該發兵援之。”
徐光啟奇道:“可是遼東巡撫並未請求朝廷援兵啊。”
王在晉毫不在意道:“那孫傳庭昔日不過是吏部郎中,因陛下賞識驟然登上高位,估計是因為小勝而自矜,想當然認為純靠遼西兵力能夠守住寧錦,卻不顧杏山松山諸堡百姓死活。
遼民數十萬,寧遠錦州兩城內百姓不足一半,其他皆分佈在諸城堡,以孫傳庭的戰略,豈不是置那一半以上遼民於不顧?”
徐光啟等人雖有異議,卻不敢再說了,置百姓性命於不顧,他們不敢擔這樣的罪責。
黃立極道:“既然如此,那便議議由誰領兵出征遼西吧。”
王在晉道:“按說由薊州總督孫承宗督師最是合適,但孫部堂畢竟年邁,我建議由張春領兵,再調總兵滿桂趙率教等人從徵,定然能救連山諸堡,逐建奴出遼西。”
施鳯來等人詫異的看了王在晉一眼,王在晉和張春素來不睦,不久前還彈劾張春嗜殺,怎麼竟然舉薦起張春來。
張春是萬曆二十八年舉人,天啟二年,遼東遼西盡失,明廷急需懂邊事的人才,擢張春為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關外難民雲集永平府,張春妥善安置難民,立下功勞,升遷為兵備副使,參政。天啟七年,蒙古哈刺慎部襲擾永平府,張春率軍民擊潰蒙古,擒其部落首領,逼得哈刺慎部上疏朝廷請罪,算是少有的知兵之人。只不過張春嗜殺,對待蒙古平民殘暴,因而受到了王在晉彈劾。
王在晉卻坦然道:“張春任上縱容手下軍隊屠殺蒙古平民是錯,但其確實知兵,若讓其領軍必然能戴罪立功。”
黃立極想了想,也覺得張春合適,便道:“既然如此,那就讓張春領兵,內閣立刻擬旨派人送往宣府請陛下批准用印!”
“陛下信任孫傳庭,同不同意派援兵為未可知。”黃立極嘆道,朱由檢的性格越來越難琢磨,會做出什麼樣的決斷誰都不清楚。內閣商議的再好,皇帝不同意也是白搭。
“兵情如火,事關幾十萬遼民生死,陛下會想清楚的。”施鳯來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