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嘴大冤種的語氣。
“那是後面要議的。”朱厚熜笑道,“陳卿之前可是建議宣府給發一百萬兩、各邊給發五十萬兩的,從宣府那邊先給付二十萬兩的請奏朕都已經準了。怎麼,京營一共先留下一百二十五萬兩辦不到?這三年內都不用另外再為京營列餉銀開支了。”
勳臣裡不少人都嘆了口氣:老陳是懂事的,就是手腕太菜了。
說的畢竟只是將來的事,眼下募兵的比例還不高,這一次也僅限於京營。
乾清宮日精門火災現場的煙還在那裡冒著,沒散呢!
皇帝現在急於把京營搞好,誰贊成?誰反對?
勳臣全票贊成——雖然他們根本不敢多發表意見。
文人無人反對——別發飆,求您了。
兩個罪臣的家產進入了最後的分配討(爭)論(吵)【小聲和氣狀態】。
輕輕地商量,激怒天子的不要。
把火災事件輕輕帶過就是為了要錢嗎?這可真是拿“命”要錢啊!
惹不起。
除了為京營備下的一百二十五萬兩和用於整修日精門、清寧宮、養心殿的一共一百八十萬兩,剩餘的錢著實有太多人去爭,包括兵部給九邊的餉銀、工部修建正德皇帝陵寢、整修興獻王陵等必定會開啟的工程的費用。
清寧宮不用大動,只是需要修葺一番,而且要在兩三月內就完成,這花不了多少錢。
日精門只是個門而已,加上被燒燬的那一間半南罩房,也花不了多少錢。
養心殿的格局改動較大,既然以後還有開燕朝和天子寢宮便殿等功能,內部陳設也不能差了。
好在,這總算比楊廷和他們當初擔心的要少很多。原來預想中,兩座宮殿恐怕要將那總計千餘萬兩銀子花去一小半。
至於這總計一百八十萬兩夠不夠,皇帝一口應承若是還不夠的,就從內承運庫拿銀子。
戶部楊潭又拍著胸脯說不夠的話自然再從戶部另列開支。
拍得邦邦響。
於是朱厚熜做主為自己最關心的事先“爭”到了三百一十萬兩。
因為楊潭說了那句話,那就乾脆多列五萬兩預算。
五萬兩銀子而已,給他給他,早點讓前朝的文武百官放心回家。
現在動手修宮殿了,對於《大明王朝1566》裡嘉靖修宮觀給群臣帶來的困擾,朱厚熜感受也很深刻。
如果不是有抄家抄出來的一千幾百萬兩家財,如果沒有乾清宮的這把火,這件事哪裡能那麼痛快?
他現在對於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有些概念了,如今這個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他記憶中的六七百左右。
這一次整修兩處宮殿,一個只是稍作修葺,另一個也只是以儘量省錢的方式改一下格局,這紫禁城中用料、外觀保持統一的一項新工程就得花去七八億元人民幣。
這樣算起來,大明的朝廷歲入實銀一年只有二三十億元人民幣,這著實有點遜。
當然了,這個時代很多財富還是以實物為主,比如糧食,比如布匹絲綢,不能純粹算銀兩。
朱厚熜一邊聽著他們爭論,心裡一邊偶爾想著這些。
群臣對於修建養心殿和設立御書房的目的,現在自然是不可能看出其中大棋的。
就這樣,錢寧、江彬兩人還沒定下最終是什麼刑罰,但他們的家產已經被分配乾淨了。
楊廷和他們最終沒能打到那據稱有四百多萬兩銀子的密庫的主意。
“既然定了下來,那重設三大營的方略便照募兵體例來擬。”朱厚熜眼睛望向了勳臣那邊,“如何裁撤冒濫、以募兵形式整編其中精銳,這事兵部、五軍都督府和御馬監合辦。郭勳,你能不能辦好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