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芸娘,你帶著曦兒先走吧!別管我了。&rdo;
秦貝氏狠命的拽著她胳膊,&ldo;阿孃說什麼胡話!我若是做下這豬狗不如的畜牲事,將來去了地下,又怎有臉去見玄郎!&rdo;
秦母望著她抹得烏漆抹黑的臉,再看一眼她懷中無聲無息的孫女兒,一時老淚縱橫。
&ldo;芸娘啊……&rdo;
――――
時間當倒退回幾日之前。
曦兒又發燒了。
婆媳倆急急尋來村裡的老郎中,仍如以往那般,乃是表面查不出原因的創傷感染症狀。老郎中不止一次勸告最好準備後事。
其實又哪裡談得上什麼後事不後事的呢?按世人想法,未滿三歲而夭折的孩子,根本算不得一個人。即便真有萬一,也不過是刨個坑就地一埋的事。
擱到那些講究的人家,說不定嫌晦氣直接拋屍亂葬崗,等著野狗烏鴉啃食乾淨罷了。
每每看見孫女兒莫名其妙燒的通紅的臉,當日那神仙道長的話便一次次浮現在她耳邊。日復一日,隨著孫女兒的病情反覆翻湧,猶如無盡夢魘。
兒媳婦兒不知內情,尚自責於當日難產給女兒落下個弱貓兒一樣的身體。
秦母卻不敢對她實言相告。
不,並不是自私。
雖然在世人眼中,兒子跟兒媳衡量,世人多以為母親會將兒子看得更重。
可秦家並非如此。
一來,她的兒子秦玄,自幼性情冷苛,主意甚大。母子倆關係不說寒冰也似,也算得冷漠。
二來,兒媳貝芸娘,是她的先夫從大山裡撿來的孩子,比秦玄還大一歲。乃是她和先夫自臂長撫養至亭亭玉立。
說來與親生女兒又有何異?
三來,兒子自不甘不願與芸娘成親,不過十餘日,便狠心拋棄寡母新媳,離家出走。
秦母當時險些哭瞎,卻留不住那沒心沒肺的兒子,絕望之情可想而知。若非兒媳孝順勸慰,說不定早早心灰意冷,隨先夫而去。
更不要說,婆媳倆相依為命後,芸娘又生下這個可愛的孫女兒。
秦母有時就在想,孫女兒這般受苦,旁人難代,還不如早早去了,來世擦亮眼,也好投個好胎。
可是看著兒媳焦心到日夜難眠,寢食不安,又無法說出這等看似冷情的話語。
一顆老祖母,老母親的心,油煎似的疼。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孫女兒的燒未退,兵匪又打進了村子。
那一夥強盜也似的賊子,驅村民猶如牛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多虧芸娘機警,帶著她和孩子連夜逃至深山,足足躲了半月,才又出山。
望著被屠滅的村子,秦母腿軟的站立不住。
又是芸娘,拉著一家人東躲西藏,最終混進了北上逃難的人群裡。
按芸孃的話說:當今亂世,硝煙四起。反賊林立,紛紛揭竿而起。國破家亡,民不聊生。可京師重地,仍是各路反王必爭之地。一來,京師自古龍興之所,自數朝以前,就是國都。再則,其北有天險,南掌天塹,西據大漠,東握海路。皆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反王有多少,最終目的也是奪得天子腳下那處佔據了君權神授意義的國都,並皇袍加身、取而代之。
所以,京都,才是這亂世裡最安全的地方。
至少,從以往改朝換代的經歷分析,藏身京都,十有八、九不會遭遇屠城喪命的下場。
哪怕真有萬一……這天下已然亂做一團……到了那時,便認命罷。
興亡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