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青下鄉 (第1/3頁)
塵離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69年7月,山橋村。
半個月後,村裡的人都知道,這一次會有不少知青下鄉村,是以往的兩倍不止。
一大早上山橋村村長顧建強和村支書顧仁,叫漢子們抓緊套牛車去鎮裡接知青,這牛車一套就好幾輛,而村長的媳婦也開始和老知青們收拾知青所。
山橋村以前叫顧家村,大多都是姓顧的人家,說白了是一個大宗族的村所以叫顧家村,後來因為戰亂的原因有人逃難逃來了,村裡所以就多了十幾戶外姓的人家,之後又因為有山有橋才改成了山橋村。
村裡面的佈局還算好,村民多多少少都會一點本事,畢竟如果不會點本事的話,在這偏僻的山下根本活不下去,所以總體來說村裡的人自給自足還是可以的。
好幾輛大皮綠卡車,每一輛大皮綠卡車上都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知青都是從縣上的火車站拉過來的。
從大卡車下來的知青早就已經分配好到鄰鎮周邊的村裡的名單了,這是一共下鄉了500名知青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知青挨個下了車。
“總算到地了,我都快要吐了。”祝小雨有幾分不耐煩和疲勞,畢竟路途太過於遙遠,讓她有些受不了。
“恐怕還沒有,還要坐牛車呢,沒看到那邊排滿著整整齊齊的牛車嗎?”與她同行且同城的女知青早早就看到了前面的牛車提醒她道。
“還要坐車,還是牛車?這太遠了吧。”祝小雨根本就不想再坐車了,她坐的快要吐了,但是沒有辦法。
這也沒辦法,實在是這個地方偏處於南。
“果然是偏僻的地方。”
“好了,別說了,快點上車吧。”其他人也有同樣的經歷,不過還沒有到地方,只能提醒她們。
下面早已經擺著一輛又一輛的牛車,還有牛車旁站著的是各村的村長和村支書,為了更快的回到村裡幹農活,他們還特意弄了個牌子,放在自己村的牛車旁,車上的人多半都識字,然後再讓漢子們在旁邊喊,這樣就能快一點。
“保關村的,快點,各位同志抓緊上車。”
“這是什麼情況,都是一群下鄉的知青,早就是分好了名額了,怎麼還在磨磨蹭蹭的?”角復村村長看著那群上了牛車的知青,還在磨磨蹭蹭的不由的說道。
“宋老哥你又不是不知道,一群不懂事又剛剛下鄉的學生仔罷了。”
“都是城裡面來的,大多都是細皮嫩肉這都是什麼事兒啊?這該怎麼幹活?”
“是啊,我還想著怎麼安置他們呢,畢竟個個不一定會幹農活,在家裡還可能是嬌生慣養的,這樣日後的日子,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事來。”宋休還在想著如何安置新來的知青。
“哎呀,如今啊,不上學了。”
“顧老哥,你也來了?”
“這不每個村都分配了三四十個知青,村裡的知青所都不一定有地方住,恐怕要住在村裡的村民的家。”顧建強撓了撓頭看著旁邊的知青。
“誰知道住村子裡面會發生什麼?”
“不只是住處,還有吃喝拉撒,都是個問題?”
“我們也沒想到這次下鄉的人會這麼多,剛收到訊息的時候,我們都以為只是十幾二十個,突然間來了這麼多個,誰看了不迷糊?”負責人嘆了一口氣說。
“是啊。”
負責人緊接著又說:“這次知青下鄉的人比較多,你們多費些心啊!”
“各位老兄回頭再聊,我們村路途比較遠,我先帶我們村的知青回村了。”
“行,那我們也走了。”
各村的村長都領著自己村裡名下的知青趕回村,山橋村就離鎮裡有些遠,所以知青們坐了整整4個小時的牛車,途中倒是有不少知青吐了,也有可能是坐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