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rdo;理論,放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加強國 家對經濟生活的幹預的辦法來推行福利國家政策,逐步建立社會保險體系。
在聯邦德國恢復經濟的過程中,&ldo;馬歇爾計劃&rdo;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提 供了食品和原料,緩和了供應緊張狀況。艾哈德說:馬歇爾計劃的基金是德 國經濟復興的最初動力。1950 年聯邦德國經濟已恢復並超過戰前水平,開始 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50 年代,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為 8,超過美、英、 法諸國。
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自由經濟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
1966 年 4 月,聯邦德國早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結構性的大規模經濟 危機。與 1952 年 5 月和 1958 年 4 月的兩次危機性生產下降不同,這次危機 是一次全面的生產過剩危機。在這次危機中,工業生產下降的幅度大、時間 長、部門多。危機從 1966 年 4 月到 1967 年 6 月持續了 15 個月,期間工業生 產下降幅度達 76,一些一直保持上升勢頭的新興工業部門也第一次出現大 幅度的下降,失業人數從 1966 年 6 月的 101 萬人猛增到 1967 年 2 月的 674 萬人。
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主張加強國家幹預的社會民主黨開始參與執政。
1967 年初,政府透過一項刺激經濟的綱領,增加對鐵路、郵政和公路建設的 支出。聯邦銀行將貼現率從 5降至 3,以鼓勵投資,另一方面擴大貨幣投放 量達 104。1967 年 6 月,政府頒布了《促進經濟穩定和增長法》(簡稱&ldo;穩 定法&rdo;),規定國家經濟政策的目標是&ldo;同時達到物價穩定、高就業狀態、 外貿平衡和經濟持續地高速度增長&rdo;。為達到這一目標,政府運用公共開支 對經濟的發展過程作有力的幹預,遇到社會需求空缺時,就以信貸的方式增 加財政赤字,擴大公共開支,相反,如果社會總需求超過生產能力,就增加 稅收,降低支出總額,將未曾支出的經費作為&ldo;景氣平衡剩餘&rdo;存放在聯邦 銀行裡,法律頒布後,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經濟狀況好轉,包括向企業 大批定貨,大幅度提高工資水平,實行優惠的稅收率,擴大政府投資等。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