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撒歡的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這個時期,和全國很多地方還溫飽線上掙扎的人們相比較,“陳狗兒”的家鄉是要好很多的,能吃飽飯,有衣服穿。
因為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因水系發達,氣溫適中,糧食產量較高。
水田種水稻(即大米)可一年兩熟,而旱田種植菜子,黃豆,棉花芝麻等(即油、棉),而且水產豐富,魚蝦不缺,算是人們當時主要肉食來源。
陳繼明牽著牛,走到門口的馬路上。
看著自己現在的家,泥土路,泥瓦房,泥土場院,主打的就是一個純天然、原生態。
\"真就是晴天一口灰,雨天一腳泥\",看著欲哭無淚。
房是那種在田中挖的黃泥,然後燒製而成的泥磚壘起來。
然後在上面鋪上石棉瓦(這種瓦現在國家已經禁止使用了,石棉對身體傷害大,但當時在農村普遍使用)。
其實村裡面有很多都已經蓋磚瓦房了。
陳繼明家這樣,還是因為他的原因。
因為“計劃生育”,他是屬於超生一員(我國於1971年就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但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並寫入憲法是1982年)。
當時農村沒有管這麼嚴,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是兩個。
但需要繳納罰款,記得好像是3000左右(我們那裡是這樣的,分地區各有不同,鎮和鎮、城裡和村裡、如果是公職人員,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到1995年後,就越來越嚴了,繳納罰款都不行,就是不能生。
他還記得上輩子,他們大隊有一戶人家,為了生二胎,孩子是在棉花田裡生下來的。
鎮上“計生委”來了很多人,事情鬧得很大,幾乎全鎮人都知。
後來幾乎附近就沒有人生二胎了,頗有那麼一點殺雞儆猴的意思。
陳繼明家也不例外,繳納了3000元罰款,還是分期給的。
在當時那個年代,在農村那可是一筆鉅款。
可以在農村蓋一座磚瓦房了,相當於現在的二十幾三十萬左右吧。
陳父:“陳丕民”、陳母:“李燕芳”夫妻二人共育有兩子,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叫“陳顯勇”,今年11歲,正在讀小學5年。
陳繼明應該也去讀一年級了,但是在他的“撒潑打滾、堅決抵制下”,硬是拖過一年。
陳繼明牽著牛,走到家門前的場院中喊到:“媽、媽、我回來了”。
李燕芳從廚房出來,看了看老牛的食窩處。
“嗯,牛吃飽了,等會給你三伯家送去。”
“好的,媽、吃完飯再去送吧。”
老媽牽過牛邊走邊說道:“叫你爸和哥吃飯,你爸在菜地後面的田裡除草,你哥在……。”
陳母的話還沒說完,陳繼明已經撒歡似的跑了出去,沒過多久又像一陣風的似的跑了回來。
回來後就看見屋門前的一張桌子上,擺著四道菜了“一碗尖椒雞蛋”“一碗紅燒茄子”“一碗拍黃瓜”“一碗絲瓜湯”。
都是家裡菜園子種的,絕對的“綠色環保,純天然”,陳繼明的大哥則正在給全家人盛飯。
陳母問道:“叫你爸了?等你爸回來我們就吃飯。”
“嗯,叫了”說完就向牆角邊用鐵鏈拴著的大黃狗走去。
騎到大黃狗的身上,抱著它的脖子、拎著的它耳朵、嘴裡還發出“嗚嗚嗚”的聲響,這是陳繼明從小到大的樂趣之一。
大黃狗估計是被“蹂躪”習慣了、也不反抗,任由他“胡作非為”。
陳母轉頭看見了,呵斥道:“你整它幹什麼,,一身的毛,趕快去洗手。”
陳顯勇(大哥)在旁邊幫腔道:“就是,髒不髒啊,馬上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