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底趕著來繳稅的人不少,所以耽誤了很多功夫,兄妹三人在城門口左等右等也不見人,幹荷葉裡的米糕香味不停地往鼻子裡鑽,他們都有些忍不住,所以決定去找大人。
這會兒張信山正在排隊買春聯,張信水和張信糧推著板車在邊上看熱鬧。
縣衙協同縣學組織的義賣,每年臘月十五到臘月二十,縣學放假前的最後五天,縣學裡成績優異的學子們就會在縣學門口擺上桌子,給百步縣的人寫春聯,只收紅紙的成本價和筆墨錢。
既能鍛鍊學子們的文采,又能讓老百姓沾沾文氣,鼓勵治下百姓的向學之心。
張知三人在擠擠攘攘的人群裡找了半天才找到人。
張信水看到孩子們手裡捧的米糕,有些心痛,“你們買一兩個嚐嚐就行了,怎麼買這麼多?”
張知撒嬌道:“爹爹,大家辛辛苦苦累了一年,就吃這一次嘛~”
說完,將荷葉開啟,挑了個肉餡的米糕遞給張信水和張信糧,眼巴巴的道:“爹爹,么爹,快吃。”
張信水心軟的一塌糊塗,接過咬了一口,發現是肉餡的,有些心疼,“肉餡的你們留著吃……”
“肉要一起吃才香,六個肉的,正好我們一人一個。”張知搖搖頭拒絕。
張信水欣慰的摸了摸張知的小腦袋,閨女不愧是自己的貼心小棉襖!
大娃二娃拿著米糕去找張信水,順便看熱鬧。
普通百姓對讀書人有一種盲目的敬畏心,大人都不敢大聲說話,怕擾亂了學子們的思緒。
但有不少小孩子在一旁看的目不轉睛,那些學子念一句,他們就跟著重複一句。
大娃二娃在旁邊看的津津有味,雖然他倆不識字,也聽不明白對聯的平仄規律,但不妨礙兩人對讀書的嚮往。
張信山排的隊伍,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在他看來三十好幾還在縣學裡讀書,不知道賺錢養家,不僅學問不怎麼樣,品行也不怎麼樣。
那位少年學子的確文思敏捷,很快輪到了張信山。
只見毛筆在紅紙上揮舞了一陣,一幅春聯就完成了。
等墨跡幹了,學子彬彬有禮地道:“上聯春回大地百花豔,下聯福滿人間萬事興,橫批春福同至,這位大哥,你拿好。”
“好,多謝,多謝!”張信山小心翼翼的收好,看時候不早了,拉著大娃二娃離開。
東西都買齊了,路不好走,張信山想著早點往回趕。
但張知想著家裡爺奶和孃親他們還沒吃到米糕,纏著他爹又去買了幾個帶上,眾人才加快腳步往家去。
————
等到臘月二十四,小年,祭祀灶神的日子。
這一天,老張家一家子早早起來,將屋裡屋外的灰土擦一擦,連最小的張知都跑來跑去幫忙換洗抹布,一刻不得閒。
老王氏熬了一些漿糊準備貼春聯。
張信山拿著春聯塗好漿糊,卻犯了難。
隔了好幾天,他已經忘記了對聯上寫的什麼,更分不清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
“大娃二娃,你們來一下,這對聯當時是怎麼唸的?”
大娃回想了一下道:“爹,春回大地百花豔,福滿人間萬事興。”
“這……長的好像都一樣,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張信水大字不識一個,有些糊塗。
二娃有些驕傲,“大爹,這個我知道,你手裡拿的是上聯,春回大地百花豔,第一個字是回春堂的春字。”
“二娃,你認得春字?”張信水有些詫異。
“對呀,咱不是去了好幾次回春堂嘛,就記住了。”
“真的是春字?”張信山還是有些不敢相信,看過幾遍就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