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郡府議戰 (第3/3頁)
奕無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覺送入敵後,若是公孫瓚直接這樣扎入叛軍勢力範圍,必被叛軍斥候發現。
不用說,張舉也會派遣騎兵尾隨追殺,那麼就缺了一個奇字,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孟益與六郡太守必須吸引住叛軍視線,給公孫瓚創造絕佳深入敵後的機會。
怎麼吸引叛軍視線?
當然是出兵攻打叛軍防線,以此將叛軍所有注意力吸引在廣陽、安次一帶。
那麼問題又繞回來了,該如何攻打張舉在廣陽郡佈下的掎角之勢?
孟益再次出聲道:“韓府郡提議分兵而擊,以破張賊掎角之勢,諸君以為如何?”
掎角之勢本就是陽謀,孟益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而今,要助公孫瓚深入叛軍後方,就必須攻打叛軍防線;在孟益看來,分兵而擊是最有效的策略;反正我們也不是真的要攻下廣陽、安次兩地,等公孫瓚摸進敵後,就撤回涿郡邊境,與叛軍對峙,靜待公孫瓚亂敵心,破敵勢,最後再大軍東進,平滅諸逆。
孟益話音剛落,郭典看向下側的趙雲,似乎在說:子龍可有良策?
顯然,郭典是不太贊同分兵而擊的,因為己方兵力本就弱於叛軍,如果再一分兵,兵力就更少了,而且還要去攻堅,傷亡必定慘重。
“末將有一拙見!”
分兵而擊,趙雲也是不贊同的,因為他的代郡丁口本來就薄弱,若是來幾場攻堅戰下來,死傷必定慘重,這對他來說完全得不償失,而公孫瓚奇襲賊兵後方,戰後功勞必定高於六郡太守,那麼他損失這麼多人?何苦哀哉!
正所謂,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所以說,攻城完全是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高明的將領是絕對不會選擇攻城的。
聽趙雲這麼一說,眾人也將目光投向趙雲,除韓卓和公孫瓚外,另外五人都很想聽聽趙雲的見解,因為他們都不想因攻堅而損兵折將。
“子龍素有善戰之名,快快道來!”孟益精神一振,若有不分兵也能破掎角陽謀的法子,那就太好了。
趙雲拱手道:“末將提議圍點打援!概因掎角之勢在於互相呼應,相互馳援,能對攻方形成夾擊之勢;若我方分兵而擊,確實可遏敵方攻守互助之勢,然亦削弱我方兵力,使我方處於不利地位,更遑論攻堅?故而,與其如此,諸君何不反其道而行,圍點打援!”
趙雲的策略很簡單,你張舉不是擺下掎角之勢攻守互助嗎?好!我由著你,我集中兵力圍住你一城。
這時,張舉肯定會派兵馳援被困住的地方;那這個時候,我方留下一部兵力繼續圍困一個點,另外一部分兵力則在原野與叛軍援兵作戰,因為這比攻城有利多了;在趙雲看來,攻堅就和送人頭差不多。
“張舉若盡起另外兩地兵馬來援,豈不有傾覆之危?”
然而,韓卓馬上就找到圍點打援最大的破綻,張舉兵力本就佔優勢,你圍他一地,另外兩地大軍集結而來,到時候再與被困的叛軍三面夾擊,那己方不是有全軍覆沒之危?
趙雲笑問道:“韓府君似乎忘了我等初衷?”
因為他們出兵只是為了吸引叛軍視線,為公孫瓚創造深入敵後的機會。張舉若真盡起兩地兵馬來援,自然就達到吸引叛軍視線的效果,那時大可後撤避其鋒芒。
孟益虎目一亮,顯然已想通其中關節,當即道:“那我等該圍何地?”
趙雲目光一凜,道:“先斷馬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