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第1/2頁)
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 1815 年 6 月 8 日簽署了《德意志聯邦條例》,據此,38 個君主國和自由
市結合成為一個德意志聯邦。它包括:1 個帝國、5 個王國、1 個選帝侯國、
7 個大公國、9 個公國、10 個侯國、1 個伯爵領地和 4 個自由市。其中有三個 非德意志的君主,即英國國王代表漢諾瓦王國,丹麥國王代表荷爾斯坦因公 國,尼德蘭國王代表盧森堡大公國。奧地利帝國只有它的德語區、波希米西 和摩拉維亞屬於聯邦。普魯士王國的東普魯士、西普魯士和波森沒有加入聯 邦。
德意志聯邦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僅僅虛構了一個統一的外貌,根本沒 有一個真正國家實體的內涵。條例確定,&ldo;聯邦的目的是維持德意志外部和 內部的安全,以及聯邦各成員國的獨立和不可侵犯,&rdo;各邦的經濟、軍事、 內政、外交部各行其是。對外,聯邦不能作為整個德意志的統一體行使外交 權力。對內,沒有中央政府,沒有國家元首,沒有統一的最高法院,雖有&ldo;起 草聯邦的根本法&rdo;的議定,但這僅是一個空頭許諾。似乎作為中央機構的唯 一象徵,就是設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城的議會。它由各邦的代表組成,奧地
利任主席。全部事務的領導由一個委員會負責,其成員共 17 人,普奧等大邦 各有一席,其他小邦共同擁有 6 席。涉及對內對外重大問題,由共有 69 票的 全體大會決定。票數的分佈也是大小邦不等的,帝國、王國均擁有 4 票,小 邦只有 1 票。6 月 10 日由各邦代表簽署的聯邦議定書被收入 9 日透過的&ldo;維 也納會議最後議定書&rdo;。這就給歐洲列強的幹預德意志民族事務埋下了伏筆。 德意志聯邦完全是個維護舊秩序的工具,是一個維護分裂割據的工具, 是一個維護列強在德利益的工具。德意志人民贏得了民族解放,卻未能實現 民族的統一和自由。然而,經過法國大革命和解放戰爭的洗禮,德意志大地 上新的發展潮流已不可逆轉,全德人民關於民族統一和自由的願望再也無法
消除。
第四節 &ldo;統一與自由&rdo;運動 李斯特與關稅同盟的建立
發展資本主義和統一國家的要求造就了一批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其中 德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iddot;李斯特(1789‐1846)的經濟學說,充分反映了 資本主義發展較晚的德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和謀求統一的要求。
李斯特,1789 年 8 月 6 日出生在符騰堡的羅伊特林根城的一個皮革匠家
庭。未受過正規教育。青年時學過皮革手藝,當過書記員、財政官員,1817 年應聘為蒂賓根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1819 年創立德意志商業和手工業聯合 會。1820 年當選為符騰堡等級議會議員。因主張統一關稅,改革市政管理遭 政府監禁,被迫流亡國外。豐富的閱歷、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使李斯 特成為 19 世紀上半葉德意志資產階級傑出的經濟學家和民族統一的先驅。 李斯特痛斥封建復闢逆流,反對專制獨裁,認為應該&ldo;拋棄那些已經陳 舊的,妨礙公民自由活動的形式&rdo;,主張實行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他大聲 疾呼:&ldo;昂首挺立和發揮自己智力的應是 10 萬個自由平民,而不是 30 個貴
族!&rdo;他激烈批評&ldo;神聖同盟&rdo;。
同他的政治觀相一致,李斯特的經濟思想也集中地反映了發展中的資本 主義生產關係。他的代表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被恩格斯譽為&ldo;總不 失為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著作中最優秀的作品&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