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草原上的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注入鹽開水,上蓋密封。劉大雙擔心滅菌不徹底,又用鍋把成品蒸了十分鐘。
天天處理羊,羊雜和羊骨頭的量是很大的,導致價格下降。結果,靖安城中飯店也好,百姓家裡也好,到處飄著羊湯的香味。
原來一年也見不到幾次葷腥,現在幾個銅板買一斤羊骨頭,每天喝上一頓,別提多舒坦了。
天氣涼了以後,來墾荒的人開始少了,劉大雙預先安排好的安置房還有幾百套,這是他特意留下的。因為日俄戰爭一開始,還會有一個移民,大量的遼東居民將會向西北方向遷移,靖安是選擇之一。
靖安城現在有八千多人了,其中四千多聚居在劉大雙的安置區。這些人都是聽了劉大雙的歌謠後來的,圖的就是個安逸,有屋住,有田租。來了以後還發現,去工廠做工也不錯,每天都有五十到一百個銅板,比種田還掙錢。
十一月十一日這一天到了。
天剛矇矇亮,劉大雙的工業園區外就已經有馬車拉著糧食在等待了。
天亮以後,這車就多起來了,馬車,牛車,驢車,人力車,大大小小把路塞滿了。
靖安的人從來沒有見過有人這麼大規模收糧的。今年是個小豐年,勤快點家庭都是打了成千上萬斤的糧食。雖然開春劉家說過全部收購,這糧多了可不好說,萬一人家不要了呢!所以,趕著大早過來賣糧。
劉大雙見識過大型集會,怎麼應付早有方案。
保安軍全體出動維持秩序,新移民中挑選了一批人幫忙卸車、抽檢、稱重,學校兩個先生負責記錄開單,郭孝純根據記錄記帳支付糧款。
收糧工作每天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剛開始幾天還有人擔心賣不掉,過了幾天後,沒有人擔心了,路上的車也沒有那麼多了。
二斤玉米一個銅板,十斤土豆一個銅板,大豆和小麥都是三個銅板一斤。這是劉大雙定的收購價,基本上和江南富裕地區糧價相仿,比靖安往年價格略高,不管是種玉米的還是種土豆的,家裡只要有幾垧地的,每戶都收入了十多吊,多的二三十吊的也有。
因為老百姓平時還是習慣了用銅錢,劉大雙只能把銀子換成銅錢。為了兌換銅錢,劉大雙把洮南的幾個銀號都搬空了。
縣城裡比以前豐富了多的商品更是大大地刺激了靖安百姓的購買慾。
往年他們種再多的糧食也沒用,因為沒人來收購,市場上的商品也是隻收錢不要糧食。
他們窮,買不起東西,只是因為手裡沒有錢,而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他們手裡的糧食換不到錢。
現在,手裡有錢了,壓抑多年的慾望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