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甲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清晨,窩闊臺即派先鋒官胡和魯為信使,輕裝簡從,一隊十餘騎來到賀蘭山關前。這胡和魯是大將哲別的三兒子,而哲別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射鵰英雄傳》中大俠郭靖的第一位師父。歷史上確有哲別其人,而且還大大的有名。
哲別乃蒙古軍中名將,是成吉思汗的帳下“四獒(狗)”之一,也就是衝鋒陷陣的先鋒官。其剽悍善射,用兵有方,深得成吉思汗器重,為蒙古立下無數赫赫戰功。哲別曾率軍南征金國,平滅西遼,橫掃中亞諸國,在大破羅斯聯軍後,班師回漠北草原大營時,由於年事已高,積勞成疾,病死在路上。
哲別共有七個兒子,均在蒙古軍中效力。這三子胡和魯天生髓力過人,自幼得父親教導騎射之技,加之聰慧穩健,漸漸在眾兄弟中出類拔萃,屢立戰功,深得成吉思汗喜愛。哲別去世後,大汗更是將胡和魯視若己出,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加以重用,此次征討西夏,即任命胡和魯為先鋒官。
窩闊臺得到成吉思汗旨意後,左思右想派哪位屬下做信使合適。這信使既不能太過溫和,折損了蒙古大軍的威風,也不能過於魯莽,因小失大。窩闊臺猛然想到了胡和魯,心想這胡和魯不但武功高強,且處事冷靜果斷,分寸把握極好,是再合適不過的信使人選。
胡和魯接令以後,只領十餘隨從,輕兵簡裝,帶了些乾糧和飲水,於寅時出發,一路快馬奔向賀蘭山關。蒙古大軍本已距離賀蘭山關僅有幾十裡的路程了,所以胡和魯一隊人馬約一炷香多的功夫,不到卯時左右就來到了賀蘭山關前。
這賀蘭山關,是西夏守軍利用賀蘭山陡峭險峻的地形,在通往中興府的東西要道上修建的一個關口,城高濠深,易守難攻,是作為背後東麓不遠的中興府重要的防衛要塞,為阻擋西北各國的侵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賀蘭山關前闃無一人,城門緊閉,吊橋抬起,門外堆滿了鹿砦、亂石。關中軍民自是知道蒙古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大軍壓境,已逼近賀蘭山關。這西夏的軍民由於被蒙古多次攻打,都知道成吉思汗殺人如麻,如若被蒙古大軍破城,那必定是死無葬身之地,所以除了關中的將士,老百姓也紛紛請命,協助官兵守城或者做後勤支援。賀蘭山關早已城門緊閉,禁止出入,軍民嚴陣以待。
但不知為何蒙古大軍忽又停滯不前,關中軍民已打起精神彌日亙時守備了好幾天,卻遲遲不見蒙古人馬的蹤影。正當大家困惑之時,這日一大早,城上守備軍士忽然望見遠處來了一小隊人馬,急忙鳴鑼預警,張弓搭箭,兵器敲擊城牆砰砰山響,此起彼伏,大聲喝道:“來者何人?”
胡和魯一隊人馬放慢馬速,來到距城門約一箭之地勒馬停住,翻身下馬。胡和魯聲如洪鐘,大聲說道:“吾乃大蒙古國成吉思汗信使,奉吾大汗旨意,前來拜見汝家皇帝,傳吾大汗口諭,告知汝國黎民百姓脫離苦海,免於屠戮之道!”
守城軍民望見這為首喊話之人,身形魁梧,著銀色蒙古大袍,穩如泰山,只佩帶一把腰刀,身邊隨從也沒有帶什麼多餘兵器,大家緊張的情緒放鬆下來。在西夏軍民的心中,成吉思汗就是一個嗜殺成性的惡魔,所過之處必會片甲不留,原本大家已做好了以命相搏的準備,聽聞這席話,自然心生好奇。有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誰沒有妻兒老小牽腸掛肚呢?如果城中軍民能免遭屠戮之禍,那何不聽聽其中原委呢?
原本這西夏賀蘭山關守城將軍名喚阿沙敢不,自接到探馬報知蒙古大軍已逼近賀蘭山關,立即命令軍民緊閉城門,加固防禦。阿沙敢不深知此次與蒙古必是一場惡戰,生死未卜,故安排守備妥當以後,趁蒙古大軍還未殺到,即趕往國都中興府面見皇上,請求增援,同時把家中老少家眷悉數帶往中興府安頓。
留在關中指揮的是阿沙敢不一員副將名塔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