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5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淌在字裡行間,想到多年未見的二位老人,吳員外不禁老淚縱橫。
“好~好~少年郎,你這家書抵萬金猶不為過,十貫錢,花的值!”吳員外抖抖手中書信,激動的道。
圍觀的百姓們不由嘖嘖稱奇。
東京不愧是大宋國的都城,人口稠密,商賈雲集,遠非濮陽小縣可比。隨後又有幾位在東京經商的外鄉人,交齊了錢,要求民信局為他們送信,趙子凡均是親自執筆,認真記錄,不過一般的外鄉百姓卻不敢嚐鮮,仍是持著觀望的態度。
趙子凡卻並不著急,民信局匆忙開門營業,許多事情還未理順思路,該籌辦的東西也未籌辦完畢,今天的結果已經算是開了個好頭,令他相當滿意,當然這其中江大少功不可沒。
吳員外和那幾名商人的書信,趙子凡讓江大少第一時間便送出,畢竟這是民信局的第一單生意,就算虧本,也不能失了信譽。
按照現代郵局內部的格局,趙子凡請木匠打了三套木桌椅,又在前屋大堂修葺了類似於當鋪一樣的木質格柵,這樣的佈局與宋代一般店鋪迥然不同,十分有新意,街巷之上的鄰居路過這兒,都會進來坐坐,與掌櫃的聊上一會,順便參觀參觀這個奇怪的民信局。
對於外面那塊牌匾與招搖的彩旗,趙子凡相當的不滿意,於是便親自動手題了“民信局”三字,讓人重新制作,而這三字乃是用了老者歐陽修的筆法寫就,古樸厚重,頓時將整個店鋪的形象提高了幾個檔次。
除了經常進來打探訊息的百姓,與偶爾過來竄門的鄰居,民信局這幾日並沒有多少生意上門。
不過事情很快有了轉機,幾天後,通達車馬行傳來訊息,幾名商人的書信已經送到,這幾人根本未料到民信局效率如此之高,更令他們欣喜的是,他們的家人還託車伕送來了回信,幾人的興奮可想而知,對民信局是讚不絕口。
商人們與外地客商常有往來,只是身處異地,多有不便,每逢過年過節或者遇到重要事務需要磋商時,便需要費上半月的時間來往於各處,親自登門拜訪,聯絡感情,浪費了時間金錢倒是小事,旅途勞頓弄得身體疲憊甚至生場大病,那才是他們最怕的。
民信局的出現恰巧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寄送一封書信,只須花費原先不到一半的錢,而且省去了旅途勞頓。若是有什麼事情需要磋商,便讓對方回一封信過來,他們平日裡養尊處優,禁不起顛簸,親自出行,可不比車馬行中那些車伕趕路那麼快,這樣一來一回比原先親自出行,足足節省了將近一半的時間。
再過幾日便是元宵佳節,商人們是見過趙子凡筆法的,雖說不懂欣賞,但也知道那是他們模仿不來的好東西,於是便請趙子凡代筆修書幾封,分別寄往遠方的客商,以示親近。
乘著江大少去雲虎營報道的當兒,趙子凡讓他捎了個信給張博,告知他家書的事情已經有了解決辦法,讓他稍等一段時間。
張博等人得了訊息,又靠著江大少的關係,在軍中告了假,便急急的隨著江大少一起來到民信局。
趙子凡開設民信局,便是被張博的事情觸動所致,於是便又重新為他們免費代書,交給通達車馬行處理。
不過趙子凡也事先說明,他們的家鄉有些實在過於遙遠,通達車馬行也不是時時有貨物運送到那些地方,恐怕需要兩個月左右才能有迴音,張博等人四年時間都等過來了,又怎麼會在乎多等兩月,當晚便樂滋滋的回到濮陽,等候迴音。
民間“鴻雁傳書”,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時間才能收到迴音,而民信局卻只用兩月,這樣的效率雖然也不高,但對於普通百姓已屬難能可貴,畢竟現在民信局還未開啟局面,通達車馬行,不可能為了一兩封書信特意大老遠的跑一趟。
這個問題隨著書信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