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他的熱情暫時還沒有變,哈哈。

甄子丹

2010年1月5日於北京

三十年如一夢 港片興衰秘史(1)

1982年,香港電影業出現了有趣一幕:爭鬥十幾年的邵氏與嘉禾突然聯手合作,兩大公司輪流供片,在旗下電影院相繼雙線聯映嘉禾的《奇門遁甲》、《八彩林亞珍》及邵氏的《如來神掌》,後來甚至聯合攝製電影《七小福》。

究竟什麼原因促使“敵人”暫時變為“朋友”?毫無疑問,只有利益!之前的香港電影市場主要是邵氏與嘉禾雙雄爭霸,進入20世紀80年代卻冒出一個新藝城,1982年春節以一部《最佳拍檔》狂賣2600萬港幣,突破香港最高票房紀錄,打垮嘉禾的《龍少爺》及邵氏的《十八般武藝》。隨後,新藝城推出的《難兄難弟》、《夜驚魂》、《小生怕怕》亦榮登同年十大賣座影片之列,論其票房聲勢,儼然已與邵氏、嘉禾三足鼎立!

不過,在邵逸夫和鄒文懷眼中,他們真正的商業對手並非新藝城,而是為新藝城投資的幕後金主……“金公主”(除新藝城外,金公主當時還投資陳勳奇的永佳公司,“永佳”創業作《提防小手》亦以1100萬票房名列1982年香港十大賣座影片)。所謂邵氏、嘉禾、新藝城三足鼎立只是表面,實際則是金公主、嘉禾、邵氏三大華語片電影院線逐鹿香江(內地駐港的銀都旗下院線大可忽略不計)。要知道,如果沒有院線支援,排定最佳上映檔期,再好的影片也難賣座。

上世紀80年代,院線制度成為香港電影業的經濟支柱。除了邵氏、嘉禾可以自產自銷,其他獨立製片公司只能被院線“招安”,依靠他們提供資金拍攝電影。反過來講,金公主院線想獲得穩定的片源,也只有資助新藝城、永佳,甚至後來的徐克電影工作室和李修賢的萬能影業,這樣才有資格挑戰邵氏、嘉禾兩大院線。與此同時,嘉禾聯合邵氏打擊金公主的“雙線聯映”戰略亦危機重重,原來邵氏作品幾十年來都是片場流水線製作,水準參差不齊,所以雙線聯映的結果往往是製作精良的嘉禾電影大收旺場。

邵氏獲利既少,臉上又無光,絕非長久之策。於是,邵逸夫審時度勢,毅然停止製作電影,將旗下院線轉租給德寶公司,成功避開十年之後爆發的港片低潮。此前,德寶製作的電影一直排在嘉禾院線上映,但經歷多次黃金檔期和場次被“正宗嘉禾出品”擠掉之後,終於促使老闆潘迪生決定建立自己的院線業務。不久,邵氏院線改為德寶院線,香港華語片影市仍由這三大院線主宰……直到1988年又出現一條新寶院線,不僅打亂了香港電影的整體格局,更成為港片“由盛而衰”的重要伏筆。

新寶院線的創辦人陳榮美、馮秉仲原是雷覺坤金公主院線的合夥人,他們眼見港片市道正旺(外埠票房遠遠超過香港本土收益),東南亞、臺灣、韓國等地都願意投資港片賺取更大利潤,但因當時三大院線主宰香港電影業,外資雖然偶爾也能投拍港片,卻無法獲得院線黃金檔期及當紅影星主演。有鑑於此,陳、馮二位“太子爺”決定另組獨立於三大院線之外的新寶,專門充當外資和本港獨立製片公司的“中介人”,大家合夥開戲,拍出來的電影不僅可以在新寶院線上映,外方投資還可以帶回本土市場繼續盈利。

如此說來,新寶院線的成立應該是好事一樁。僅1988年,港產電影發行數量就激增到110多部,比1987年多出30部。自此,香港影人賺錢的“黃金時代”開始了,“劉十三”、“鄭九組”(意即劉德華一年拍13部電影,鄭裕玲同時跨九個劇組拍戲)等戲稱亦相繼傳出。事實上,莫說劉德華、鄭裕玲、鐘楚紅、張曼玉這些影星,當年連幕後攝影、武指、燈光、道具都身兼三四組戲,大家賺錢賺到瘋……彼時“如花”*仁還未入行,後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極品畫骨師

極品畫骨師

抵制日貨
遊戲 完結 215萬字
天穹弒

天穹弒

這就是結局
遊戲 完結 164萬字
庶妃毒寵

庶妃毒寵

冥王
遊戲 完結 13萬字
千金帝姬

千金帝姬

蝴蝶的出走
遊戲 完結 66萬字
槍臨萬界

槍臨萬界

京文
遊戲 完結 204萬字
總有刁民要害朕

總有刁民要害朕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
遊戲 完結 3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