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光透進窗戶,艾拉已在工坊忙碌。木屑似冬日細雪,在光束中紛飛。她手中刻刀靈動遊走,賦予一塊塊木頭鮮活靈魂。自慕尼黑展覽大獲成功,訂單如潮水般湧來,可艾拉依舊親力親為,每一刀痕都傾注心血,絕不因忙碌而失匠心。
“艾拉,這是新設計稿,你看看。”助手漢斯輕步走進工坊,遞上圖紙。漢斯是個靦腆青年,熱愛木雕,自艾拉聲名漸起便追隨左右,盼能學個一招半式。
艾拉接過,端詳片刻,微微搖頭:“線條這裡,還缺些靈動,要想象木頭是有生命的,我們是在喚醒,而非雕琢。”說著,她拿起桌上一塊邊角料,三兩下刻出個靈動小鹿雛形,鹿角輕揚,似要奔騰。漢斯眼睛一亮,連連點頭,記下要點。
店門輕響,老郵差奧托探進頭:“艾拉,有你的信,從美國寄來的!”奧托在小鎮送信半生,見證艾拉成長,滿心歡喜看著她如今出息。
艾拉拆信,竟是紐約一家頂級藝術機構邀請,希望她攜作品參展,向世界展示木雕魅力。“美國……”艾拉輕聲念,心潮澎湃又忐忑。那是遙遠陌生之地,藝術殿堂門檻極高,可這無疑是絕佳機遇。
“艾拉,你一定行!咱們的木雕那麼獨特,肯定能驚豔全場。”漢斯看出她猶豫,打氣鼓勁。
籌備赴美展覽日子裡,艾拉陷入創作狂熱。她頻繁穿梭山林,尋覓最契合木料;整日整夜窩在工坊,餓了啃幾口麵包,累了席地小憩。設計稿堆滿桌面,反覆修改,只為臻至完美。
出行前一晚,艾拉來到父母墓前。月光如水,墓碑清冷。“爸媽,我要去美國了,帶著咱們的木雕……我有點怕,卻也想試試,讓更多人懂木雕之美。”她輕撫墓碑,似汲取力量,一如往昔艱難時刻。
紐約,繁華喧囂如洶湧浪潮。艾拉踏入藝術展場館,巨大空間內,現代藝術裝置奪目,名家畫作爭奇,她的木雕在角落,卻似自帶靜謐光芒。開幕首日,人來人往,多數過客匆匆掃一眼傳統木雕便移步。艾拉心沉,難道跨洋過海,終究難覓知音?
轉機出現在午後。一群孩子在老師帶領下湧入展廳,嘰嘰喳喳如雀群。他們在木雕前停下,好奇撫摸,眼中純真驚歎。“哇,這木頭小人像活的!”“看這樹紋,像故事書裡魔法森林。”艾拉走上前,微笑講解,孩子們聽得入神,小手拉著她問不停。
一位西裝革履男士默默旁觀,待人群散去,上前遞出名片:“艾拉女士,我是連鎖家居品牌負責人,一直在找獨特藝術品融入家居設計,您的木雕太合適。願不願合作,讓木雕走進尋常百姓家?”艾拉愣住,幸福來得突然。
回國後,艾拉工坊擴大規模,招募更多熱愛木雕年輕人。她親自授課,傳授技藝同時,講述每塊木雕背後愛與勇氣故事。小鎮因她熱鬧,遊客紛至沓來,只為瞧一眼傳奇木雕誕生地。
又一年聖誕,小鎮銀裝素裹。艾拉木雕店掛滿彩燈,櫥窗內新作熠熠生輝。店中央,當年那個胡桃夾子依舊威風,守護滿室溫暖。艾拉站在門口,望著熙攘街道,心中感恩。她明白,木雕於己是傳承、是夢想;於他人,是寒冬爐火、是心靈慰藉。聲名遠揚是旅程,而愛與匠心,是歸巢,永不停息,生生不息。
艾拉的幸福來的太突然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邊陲小鎮,艾拉像往常一樣,清晨被窗外婉轉的鳥鳴喚醒。她睡眼惺忪地推開窗戶,清冷的空氣裹挾著雪的氣息撲面而來,令她瞬間清醒。
艾拉的生活,簡單而又平淡。父母離世後,她獨自守著家中那間小小的木雕店,靠著出售一些傳統木雕工藝品維持生計。店裡的生意冷冷清清,只能勉強餬口。她每日在堆滿木料與半成品的工坊中忙碌,手指被刻刀磨出了繭子,眼神卻始終透著一股堅韌。
這日午後,冬日的暖陽懶洋洋地灑在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