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第1/3頁)
陳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清政府沒有明確就豐島海戰方伯謙的表現重新定論,以至於這件本來證據確鑿的史實在很多時候成了糊塗的公案。方伯謙大東溝海戰逃跑被處死後,在一篇為方伯謙鳴&ldo;冤&rdo;的著作中,仍然有&ldo;方管帶發令將船前轉看杪準,猝發後炮,一發中其望臺下。該船火藥炮子震裂,翻去望臺,殲其提督員弁二十七人,並水勇無算;再發中其船頭,火起水進;又發中其船身,船便傾側,升白旗龍旗而遁&rdo;這類荒誕不經的文字。[24]
時至今日,一些始終抱定方伯謙甲午被殺是&ldo;冤案&rdo;的方伯謙旁系後裔,仍然在根據方伯謙偽造的豐島海戰報告,不時拿出一些與之配合顯得非常默契、且旁人無法考究的&ldo;自己兒時的回憶&rdo;,來證明方伯謙海戰報告的真實性……
&ldo;方儷祥女士記憶猶新地追述:八歲時……記得一次一位軍官猜錯了,主動表演&l;方管帶打日本兵&r;,他顯示打炮,打呀,打呀,日本軍艦逼近了,炮彈打光了,他問我們姐妹,沒有炮彈怎麼辦?姐妹倆急了說不出什麼辦法,他啟示地說:&l;不要緊,你伯公方管帶忽然想起彈藥艙內還有德國造船廠試炮剩下的四發炮彈。就叫水手下艙去搬運炮彈……炮彈搬上後甲板了,迅速交給了後主炮炮手,他們借著表演將炮彈推進炮膛,炮手在瞄準敵艦,有人喊著方管帶命令開炮,轟,轟,轟,三發炮彈在敵艦上爆炸了,將日本軍艦打跑了。&r;大家拍手叫好,十分高興地喊道:&l;打勝仗了!&r;&rdo;[25] 奉軍出征(1)
提要:
左寶貴,以&ldo;勇&rdo;名冠絕三軍,在平壤一戰中,以單薄兵力扼守牡丹臺要地,與日軍激戰長達數小時。在戰鬥最緊要的關頭,左寶貴身著黃馬褂、頂著槍林彈雨,親自用機關炮向日軍掃射,以此激勵士卒振作,最終英勇殉國。在甲午戰爭中,無數將士不得已地用血肉之軀拉動晚清這架老朽不堪、行將四散的戰車。像左寶貴這樣為國效死的勇士的熱血,潑灑得愈多,愈加讓人心生悲涼。
奉軍出征
統領奉軍記名提督廣東高州鎮臺左軍門勛啟
冠廷仁弟總戎麾下:
……吉林匪黨,現已肅清,前因增都護諭奏滋事情形,奉旨即令前往查辦,不知復奏若何?倭人以重兵屯駐仁川、漢城,脅韓改政,迭經據約辯詰,並邀英、俄各國出為理論,現尚相持不下,如竟不肯撤退,勢必至於用兵,不得不預籌戰備,韓之北境,接連奉省,近聞倭人於大同江、平壤一帶派人潛往測量繪圖,意殊叵測,聞奉省已派隊往防東邊,尚望就近偵探確情,隨時示知為盼!
……
愚兄李鴻章頓首[1]
上面這封書信,是直隸總督李鴻章為了預籌戰守,調查日軍行動情況,而商請駐防盛京省(今為遼寧省)的奉軍統領左寶貴(字冠廷)幫助就近偵察。
1894年7月3日,這封信出現在左寶貴的案頭,由此可以知道,實際上在尋求國際調停的同時,李鴻章已經在預作針對日本的軍事準備。
左寶貴,1837年出生,回族,山東費城人。他的軍旅生涯軌跡,在清朝末年中國勇營的高階軍官中極具代表性。這些軍官全都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大都是在太平天國和捻軍戰爭時代參加軍伍。
1856年,剛滿20歲的左寶貴應募從軍,投身於正在圍剿太平軍的清軍江南大營。隨後,他的升遷和成名,主要依賴在戰爭中的英勇表現。1858年初,左寶貴因為在進攻烏江太平軍之戰中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