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第2/3頁)
陳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功,獲得了軍旅生涯的第一個褒獎‐‐六品軍功,逐漸從普通士卒中脫穎而出。到太平天國被鎮壓後,幾乎每戰都有突出表現的左寶貴,已經升任守備。捻軍起義爆發後,左寶貴於1865年被蒙古親王僧格林沁選中,擔任忠勇營營官,隨軍剿捻。1867年受命統領河間練軍,至捻軍被鎮壓後,升至參將,呼叫直隸省。
1871年,任古北口練軍後營馬隊營官,隸屬在直隸總督李鴻章麾下,與李鴻章的交情即從此開始。
奉軍出征(2)
太平軍、捻軍戰爭中從軍習武,並藉以立功升官的這些軍人,隨著大規模內戰的平息,在和平時代的升遷機會並不太多,左寶貴則成了眾人中的佼佼者。1872年,直隸熱河馬賊紛起,左寶貴率部屢次殲擊,並曾一度追擊至盛京省境內,&ldo;匪眾潰散,東荒肅清&rdo;,左寶貴&ldo;身先士卒,摧鋒直前&rdo;,被授總兵銜,以副將儘先補用,&ldo;由是聲譽日起&rdo;。
1875年,刑部尚書崇實赴盛京、吉林辦理邊務,因左寶貴擊潰直隸馬賊的名聲,遂調其率古北口練軍一部同行,將騷擾盛京、奉天一帶的各支大股匪患一一平息,同時左寶貴又奉命幫助盛京省訓練模仿淮軍軍制的勇營‐‐奉軍,因功獲記名提督銜。1880年,古北口練軍奉命調回直隸原駐地,經盛京將軍奏請,左寶貴留用於東北,率領奉軍,1885年獲得廣州高州鎮總兵實缺,成為獨當一面的領兵大將。[2]
左寶貴所統率的奉軍,屬於地方自募的勇營。勇營軍隊不在國家編制內,一切供給需要依賴地方,士卒們也沒有八旗、綠營軍隊那種終身職業的國家福利保障,處於朝不保夕的臨時工地位。窮苦老百姓為了謀生,可以不在乎名份、工作的性質臨時與否,而投身勇營當兵,但擁有一定資歷、地位的將領無疑不能接受臨時工地位。為了穩固將心,勇營軍官的職務編制,幾乎都借用、安插到綠營編制內,在沒有空缺的情況下,甚至採用記名候補的方式,列入國家編制,以使之成為國家承認的正式軍人,領取國家俸祿。身在東北統率奉軍的左寶貴,職務編制借用自綠營廣州高州鎮。同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駐防直隸的淮軍盛軍統領衛汝貴,職務編制借自綠營甘肅寧夏鎮。這種官銜和職守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情況,可謂是晚清官場的奇景。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