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獴在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月十六,老朱在朝會上正式頒佈了繼續討伐北元和遼王之國的詔書。

隨後京軍五衛精銳乘船沿江東下,再沿運河北上通州,然後與徵虜大將軍馮勝在塞外會合。

朱植本以為自己會在二月十五過完十二歲的生日才走,沒想到老朱比他還急,要求他十日內就出發。真是計劃沒有變化快。

接到聖旨之後,朱植加快了準備之國的步伐。

他決定先到槍械局、戰車局和火箭彈藥局巡視一下。

由於遼王獎勵力度大,用人得當,研發生產軍械的進度明顯加快。

生產燧發槍最費時費力的是加工銃管。

蒯富這邊已經把效率發揮到極致,生產了十五根銃管。

兩根舊鋼軌也被改成刺刀、扳機,甚至加工了百十個復位效果不錯的彈簧。

朱植立即在現場指導匠人們組裝了十支燧發槍,命名為“迅雷銃”,取迅如驚雷之意。

儘管朱植口口聲聲說不能步子太大,但是他設計的迅雷銃從一開始已經甩出大明神機營當時裝備的火繩槍好幾條街。

大明當時的火繩槍也叫火銃,不僅沒有加裝擊發裝置,也沒有準星瞄準裝置,銃管口徑大小不一,從碗口粗到竹竿細,應有盡有,用藥量全憑個人經驗。

相對宋元時代的火銃而言,明軍的大部分銃管從竹筒變成了鐵筒,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是由於材質不一,崩瞎眼睛,燒傷銃手的事情常有發生,銃管長度也不到半米,射程不過三十米。

即使到了一百多年後,軍火專家趙士禎仿製葡萄牙鳥槍,造出迅雷銃和掣電銃,也不過是加長了銃管,安裝了準星而已,稍微提高了射程和精度,嚴格來講,還算不上是槍。

朱植這時造的槍雖然仍以迅雷銃為名,但從一開始已經跨越了大明的火銃,實現了從火銃到鳥銃,又到燧發槍的兩次跨越。

如果再加上雕刻膛線、安裝刺刀和升級米涅彈三次革命性技術改進,這這款武器實際上實現了五次跨越。理論上的作戰效能應該在火繩槍的五倍以上,實際上可能還不止。

所以,他的產品事實上一出道,就幾乎達到了前膛槍的巔峰。只不過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兼顧方便從槍口裝填火藥,槍管長度最初設計只有八十公分而已,離後膛槍已經很近了。

蒯貴這邊起步稍晚,也生產了十多輛戰車的車廂主體和零部件。看來要在開拔前完成一百輛戰車的任務是不可能了。

趙魯這邊來匠人來的更晚,但也生產了一百來個一窩蜂火箭發射器,三千來多發米尼彈,拿來訓練是夠了。

正月十七,朱植穿上鋥亮的盔甲到後院的訓練操場上去考核訓練成果。

年前,老朱讓郭英從神機營給遼王撥了一百名親兵,都是有著三年左右戎馬生涯的老兵,加上有楊文、朱大能看著,自己忙著其他事務,也沒顧得去檢查。

年後,楊文帶走七十名老兵,郭驥帶走兩名,現在只有二十八人了,再加上盛庸、盛凡兄弟倆,剛好還是三十名老兵。

朱植只好讓盛庸重新招兵。

最近遼王威望日隆,待遇又好,天天吃肉,盛庸兄弟也很快招到三百名新。其中不少是原來親兵的弟弟、堂弟、表弟之類,都是紅二代、軍二代。

比如,盛庸的兒子盛宣、張石的兒子張斧頭,甚至郭家老五郭銓、老六郭鑰也都在昨天來報名了。

古人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還真是這麼回事。

只是這些人年齡看著太小了些。那個張斧頭已經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顯得早熟,也只是才十五、六歲的孩子啊!

不過這年頭,當兵吃飯,早當兵早填飽肚子。這是生存之道,根本不存在童子軍違揹人道一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騎士,開局極限之戰,復刻石板

騎士,開局極限之戰,復刻石板

騎士喵
[[【飛盧小說網獨家簽約小說:騎士,開局極限之戰,復刻石板】陸離穿越,來到極限之戰。成為了極限之戰的人類始祖,參與極限之戰。獲得特殊刻印能力,可以復刻目標能力。開啟了新的極限之戰,而陸離的目標,卻不僅僅是成為勝利者。——————————————————左翔太郎:為什麼這傢伙這麼強?!菲利普:為什麼你也能進入地球圖書館?大道克己:我們......一樣?王小明:什麼鬼!路過了一個不得了的世界!飛盧小
歷史 連載 18萬字
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

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

碧江散人
關於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 (無系統+爭霸+熱血+美女+智謀+慢熱型爽文+有慈悲也有殺伐)退伍兵劉俊,在事業剛起步的時候掛了,穿越到一個叫林俊的孤兒身上,本想苟活一世,但隨著關羽的出現,一個個歷史名人逐漸與之糾纏,也只能放棄苟活一世的想法。受師命,遊學雒陽,巧合之下救下漢帝劉宏,恰逢北方狼煙起,率軍北上,平定北疆。黃巾亂,漢帝崩,江山破碎,漢末風雲晦。戰亂頻繁民怨沸,天下英雄薈萃。董卓獨霸朝綱,
歷史 連載 20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