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8] 武庫:漢代專門用來存放武器裝備的倉庫。
第三章 長樂未央
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殿前臺階兩旁佇立的六個巨型銅人,各高三丈、重千石,正是昔日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收繳民間兵器所鑄的十二金人,胸前鑄刻有秦相李斯所篆、秦將蒙恬所書的銘文:『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
大漢京師長安週迴六十里,是天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因先有皇宮,後有城邑,整座城市格局獨特‐‐分佈在城南和中部的未央宮、長樂宮、北宮等宮殿群佔去全城總面積的三分之二。這些宮殿群各自獨立,四周圍以牆垣形成宮城,每座宮城之中又有各種各樣的宮室建築群。在諸多宮城中,以長樂宮和未央宮規模最大,地位最重要。兩座宮城各占城南的東、西部,總面積加起來幾乎是長安城的一半。
長樂宮的建設早於未央宮,是大漢最早的皇宮,原是秦代舊宮興樂宮,坐落在塬地龍首原[1]由北轉東之處,地勢凸起,居高臨下,隔渭河與鹹陽相望。昔日項羽率軍入鹹陽,盡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鹹陽成為一片焦土,唯有位於渭河南岸的興樂宮倖免於火。劉邦稱帝後,原本計劃建都洛陽,後來聽從婁敬、張良等謀士建議,決定改定都在戰略地位更為重要的關中,命丞相蕭何先修復興樂宮作為皇宮,並改名為長樂宮。又為新都取名為&ldo;長安&rdo;,取自當地地名長安鄉,意為&ldo;長治久安&rdo;。最初的建設者都是修建過阿房宮的&ldo;秦之舊匠&rdo;,主持工程的少府陽成延原是秦代軍匠,長樂宮完工後被封為梧侯,食邑五百戶。
自落成之日起,長樂宮就是大漢的權力中樞、佈政之所,後來即使更加宏偉壯麗的未央宮落成,漢高帝劉邦還是一直住在長樂宮中,直到病死。
從漢惠帝開始,西漢皇帝移居未央宮,長樂宮則成為太后的住所,&ldo;人主居未央,長樂奉母后&rdo;成為漢代的定製。由於長樂宮位於未央宮之東,所以又稱&ldo;東宮&rdo;,又因其為太后所居,皇帝常到此朝請太后,故又稱為&ldo;東朝&rdo;。
雖成為太后之宮,長樂宮依舊在朝政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漢惠帝劉盈在位時,時常要到長樂宮向母后呂雉請示。吳楚七國之亂時,漢景帝劉啟頻繁往來於長樂宮,就政局與母后竇漪房商議。即使雄才大略如當今天子劉徹,也曾就丞相田蚡囚禁灌夫之事率領群臣到&ldo;東朝&rdo;廷辯。[2]
漢代長安城推測復原示意圖
長樂宮坐北朝南,由一系列宮室構成,整體建築大致為方形,週迴二十里,宏偉壯麗,規模相當可觀,僅外圍宮牆就厚達二十多丈。四面各開設宮門,因南門臨近規劃中的長安南城牆,北門正對東西橫貫全城的馳道,因而東、西二門是進出皇宮的主要通道,門外各築有闕樓,西闕又稱白虎闕,東闕稱蒼龍闕。宮城內有前殿、大夏殿、長信殿、長秋殿、溫室殿、永壽殿、永寧殿、永昌殿、神仙殿、鍾室、鴻臺等十四座主要宮殿。
長樂宮的主體建築是前殿,四周築有牆垣,殿門闢於南面,門內設庭院,院中有南北道通至前殿之上。正殿兩邊,對稱分佈著大小相同的東廂和西廂。正殿東西四十九丈七尺,兩杼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極其宏闊,當年由漢高帝劉邦親自主持的大漢立國典禮便是在此殿舉行。因其地位非凡,殿中正首至今供奉有劉邦斬白蛇起義的金劍,世稱高帝斬白蛇劍。
大夏殿是長樂宮中規模僅次於前殿的大殿,位於前殿之東,雕飾華麗,殿前有清澈見底的魚池和酒池,昔日秦始皇嬴政曾在這裡舉辦盛大的酒池肉林之宴。但最吸引人的目光的卻是殿前臺階兩旁佇立的六個巨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