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射程更遠的後裝線膛槍,把火力打擊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在密集火力打擊面前,密集的縱隊隊形在接敵時就有可能被敵人火力殺傷,因而不得不採取散兵線隊形,以達到儲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如在普法戰爭中,雙方軍隊在初次交鋒時都使用了後裝線膛槍。普軍仍採用適合滑膛燧發槍的縱隊戰術,結果在不到兩小時的戰鬥中,其近衛軍就損失了三分之一以上。在血的教訓面前,普軍將密集隊形散開成能相互掩護的若干小戰鬥叢集,一面射擊,一面利用地形向前推進,結果不但減少了對方的殺傷,而且有利於加快戰鬥程序。現實逼著人們去研究對策,一種集火力、突擊與機動於一體的新戰術‐‐散兵線戰術就這樣萌生了。正如恩格斯所深刻指出的:
&ldo;一旦技術上的進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性地,而且往往是違背指揮盲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的改變甚至變革。&rdo;當步兵的武器裝備產生質的變革時,步兵戰鬥方式、方法必將出現質的變革。
二、武器裝備引起步兵戰鬥方式的改變和戰術的變革是漫長的漸變過程:
新式武器裝備的出現,對步兵戰鬥方式和戰術變革的決定性影響,並不是短時間內就突顯出來的,需要經歷一個由漸變到突變的過程。新式武器裝備出現初期,往往由於數量少、效能不夠完善,因而對戰鬥方式和戰術的影響作用鞍小。7世紀末期的中國唐朝,就已發明瞭火藥,10世紀火藥才開始應用於軍事,但步兵戰鬥方式和戰術從10世紀到13世紀的幾百年間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直到14世紀火銃在軍隊中大量使用後,才創造了步兵的火力殺傷與白刃格鬥相結合的戰術。又如,機槍早在1883年就出現了,在1899~1902年的英布戰爭就已用於作戰,但由於數量少,並沒有引起戰術的變革。步兵,尤其是單兵和小分隊一級的步兵在新式武器裝備的吸納上存在有先天的滯後性。新式武器裝備總是優先裝備到較高層次的作戰單位。只有當這種武器裝備的設計逐步完善,擁有相當強的野戰機動性並能大批次生產後,才有可能由上而下逐步裝備到步兵各級,成為單兵和分隊的基本裝備。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