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位大儒,學生不敢撒謊,這篇經文的確不出自於學生之手,是一場夢境。”
“自十五年前,學生大病一場,而後時常做夢,夢見一位老者,在夢中傳道,反反覆覆誦唸著這篇經文,學生不知這篇經文意味著什麼,只是每日摘抄默寫,會消除疲倦。”
“前些日子遇見文淵先生,明悟儒家之道,對這篇經文有了不同理解。”
宋知書開口,他稍稍做了一點修改,但大致內容沒有變,不怕對方察覺異樣,畢竟無論是從邏輯還是從任何角度來看待事情,都無法分辨真假。
世間上最完美的謊言,就是真話,無非是進行了一定的修辭罷了。
“夢中受業。”
只一瞬間古云大儒不由出聲,兩人對宋知書這個回答,沒有任何一絲懷疑,甚至他們在來的路上,已經猜出這篇經文大機率不是宋知書所寫。
倒不是瞧不起年輕人,而是大學這篇經文,全文表達的意思是,如何成為一個君子以及什麼叫做君子。
一個沒有接觸過儒道的人,是很難有這種感悟,他可能會產生疑惑,君子是什麼,但不會表達如此清晰,這需要一定的認知與見解。
讀過無數書籍,走過千萬里路,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
所以當宋知書直接承認這不是出自於他之手,兩人對宋知書產生巨大的好感,君子不言謊,實事求是。
“小友果然福緣深厚,竟遇到聖賢入夢授業,只是不知這位聖人有沒有誦唸過其他經文?”
寧平大儒感慨,他出聲詢問,關於其他經文之事。
此言一出,宋知書立刻搖了搖頭:“夢中聖人沒有傳授其他經文,說我還沒有明悟清楚,無法傳授其他經文。”
宋知書回答,他沒有直接說出一定會有其他經文,但留下了一個引子,這是私心,為自己爭取好處。
“明悟清楚?”
古云大儒有些不解,不由看向寧平大儒,後者稍稍思索一番,隨後開口:“應當是儒家境界問題,聖人授業,自然需學生明悟,但宋小友只怕一心想著修行之道,沒有太過於鑽研聖人經文,所以遲遲停滯。”
寧平大儒給出一種猜想,宋知書立刻附和點頭:“這十五年來,學生確實奔波於修仙之道,倒也沒有太過於用心理解。”
聽到這話,兩人點了點頭,更加確定是這個結果,不過二人也在神識交流。
“你是如何看待?”寧平大儒詢問古云大儒。
“君子有誠,此子不錯,老夫很鐘意。”古云大儒對宋知書極其滿意,這讓寧平大儒有些無言。
“老夫覺得宋小友所言應當不假,不管有心還是無心,這篇經文來自於宋小友,無論如何,宋小友對我儒家來說,都極為重要。”
“心誠意正,這點確實,老夫認可此人。”寧平大儒傳音。
待確定主意後,寧平大儒看向宋知書,面色嚴肅。
“宋小友,老夫身為當代大儒,是你長輩,有些事情就不瞞你。”
“你這篇經文,對儒家而言,意義極大,我等參悟許久,紛紛認定這篇經文,可為當世儒家經首,如此一來,儒家算是欠小友一個天大人情。”
“當然小友也可拒絕,這是小友的自由,但老夫還是要說一句,如今聖人坐化,一甲子之後,亂世將至,天下各大正道都在未雨綢繆,思考破局,迎接亂世。”
“所以倘若小友拒絕,我等也會根據小友這篇經文,重新書寫一篇新的經首,依舊欠缺小友天大人情,但這件事情我等必做不可,還請小友見諒。”
“若小友憤恨怪罪,老夫可付出一切代價平息小友之怒,也請小友wie天下蒼生,答應老夫請求,老夫在此懇請小友為天下蒼生,謀取一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