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第1/5頁)
霍勒船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具屍體發現於秋末,八十年代初的陽光照亮了糜爛的街道,隨著執舵人的更替,五月花號所膨脹而來的巨輪緩緩地往另一個撲朔迷離的未來行駛而去,一度撼動過這艘巨輪的嬉皮士運動逐漸如潮水般退去,偶爾的回浪已然不成氣候。名為媒體的蟲蠅已然沒有什麼好大肆宣揚的了——那些放蕩的、有害社會的波西米亞者已經死無全屍,或許社會將對此感激,可他們終究不能僅憑體育頻道度日啊!於是,科姆·布朗寧的死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搬上了頭條。
事實上,出乎後人意料的是,第一個報道此事的記者來自費城,在此事件作為導火索被點燃之前,我們還是得先講講哥譚——哥譚,一切故事都離不開這裡,全美最高的犯罪率,卻是花園州(注)的經濟中心之一:製造業、製藥業尤為發達,可以說為半個城市的勞工提供了就業崗位——而另一半人口,在人們帶著惡意的調侃裡,則是由地下的黑色產業來養活的。
在這樣的一個城市裡,警察與□□勾結,一千美金就能買一條人命,死人是自然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暗地裡死去的人不勝列舉。而科姆·布朗寧本該也是其中一員,她被發現在一處化工廠附近的小巷裡,那裡通常被人用來堆放垃圾,她的屍體就這樣被十公斤重的垃圾壓到最底下,直到發出惡臭,被來扔垃圾的居民誤以為垃圾堆下掩埋了一隻郊狼——當人們把垃圾搬開後,她才得以被發現。
她是附近富勒工廠的工人,年齡不過二十,父親早亡,她與母親、弟弟同住,人際簡單,在大部分時候,如果沒有什麼外傷——或者是裡頭沒有什麼別的門道,通常會被警方查詢一陣後,要麼草草結案,擱置在一旁。少部分真兇會被繩之以法,前提是他沒有什麼別的“背景”,那時的哥譚警局就是如此,有心無力,內鬼不斷;經過法醫鑑定,科姆·布朗寧死於燒傷。
對此,她所居住的佛多大道謠言不斷——誇大其詞,與真相相去甚遠的訊息如雪花一般四散開來,不知怎麼回事,布朗寧的死因從“燒傷”傳為了“化學液燒傷”,只因她在工廠上班,到最後,在那個資訊不甚發達的年代,甚至傳出瞭如此謠言:有一名化工廠的女工在工作時掉入了化學桶,被活活腐蝕在了滾燙的化學液中。
“就像人掉進了滿是硫磺臭味的地獄岩漿裡那樣。”講述這件事的老流浪漢說,他裹著髒兮兮的毯子,用高昂又瘋狂的語調宣揚著某個箴言:“掉入的是人,爬出來的是魔鬼!黑暗的時代就要到來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正是此番言論,恰好吸引了一位隔壁州的記者,那位記者本來是攜同妻子過來度蜜月的,偶然在街上聽到這則言論後,他立即興致勃勃地展開了調查——至於他的調查結果,大家無從得知,然而從後世得到的訊息來看,此人無疑是個盜世欺名之徒,因為他在回到費城後,立即把謠言搬上了報紙頭條——一起魔鬼作祟的燒傷案不出所料地吸引了大眾的眼球。
“有意思的是,這件事還驚動了教會,他們特意派了人來驅魔。”布萊雷利點了點按順序排列好的報紙影印件:“不過不了了之,而就在人們興致正高的時候,第二具被燒傷的屍體出現了。”
“卡米拉·富蘭克林,十六歲,在上學的路上失蹤,後來被發現於一處河灘,當時街坊都以為她和她的男朋友私奔了,發現她的是幾個到河邊約會的青少年。”
“經過法醫鑑定,她的死亡時間與布朗寧相差不過三天,就在警方迫於輿論展開調查時,第三位受害者當年的十一月中旬被發現,於是這起噱頭為惡魔作祟的案子也逐漸從神秘學的角度脫出,正式為人們所瞭解——這是一起人為的連環殺人案。”
“唔。”夔娥快速地掃過了那些逝者的名字和樣貌,她們之中有黑髮、金髮,也有棕色頭髮,年齡各異,最大的二十八歲,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