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的就是盡最大可能的逼迫農民去借高利貸。
高利貸這種東西,只要沾上,基本上一個家庭就徹底毀了。
所以,有文人憂心忡忡的言道:農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攘草耙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芻,鄉部私求,不可勝數。【漢書。貢禹傳】
然而……
這是關東的套路,至少也是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治下的地方才有這樣的套路。
南陵的情況特殊。
幾十年來,都沒有聽說過,有那個不開眼的敢在南陵縣玩這種套路。
「你如此跳出來,就不怕捅了簍子,吃不了兜著走嗎?」張越在心裡嘆了一口氣,為那個男人的愚蠢感到有些好笑。
後世只要有些歷史功底的人都知道,西漢關中有一個叫三輔的機構。
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也都是認為,整個關中,都應該是這三輔衙門的管轄範圍。
但,有著張毅記憶的張越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自劉邦定都長安開始,關中,就一直有些地方,不歸屬於正常的官僚機構管轄。
無論是從前的內史,還是後來的左右內史、三輔大臣,都不曾有過對南陵縣的具體管轄權力。
因為,南陵縣是陵邑縣。
屬於太常直領,與高帝的長陵、惠帝的安陵、太宗的霸陵、先帝的陽陵、今上的茂陵,從設立開始,就不是文官們所可以插手的地方。
在這些地方,連法律以及制度、規矩,都與其他地方有所異同。
因為所有的陵邑縣,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供奉和保衛老劉家的列祖列宗的陵寢、神廟。
基本上,漢代的陵邑縣,就類似後世的特別行政區。
在陵邑縣轄區內,太常會時刻關注。
稍有風吹草動,太常就會立刻前往視察。
因為,這直接幹係太常本人的烏紗帽甚至性命!
自有漢以來,因為陵邑出事而丟官罷職甚至自殺謝罪的太常卿,十個手指已經數不過來。
今上即位後,對於祖宗們的態度,更加恭謹、嚴肅。
太常卿們的壓力,更是大增。
十餘年前,就是在南陵縣不遠的地方,時任太常汾陽侯靳石,就因為忘記及時修葺當地道路橋樑,而遭彈劾罷免,連侯爵都丟了。
但靳石還是幸運的。
至少他保住了命!
而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自建元以來,死在太常卿任上的太常,已有數人之多。
甚至還有兩個丞相,一個御史大夫,直接或者間接因為太常之事而死!
著名的飛將軍李廣的兄長李蔡,還有赫赫有名的酷吏張湯,都是受害者。
所以,在陵邑縣內,官府的態度,一直就是一切以維穩為重。
任何可能激化矛盾的事情,絕對不會去做。
任何可能激怒民眾的事情,更是打死都不會去做的。
原因很簡單,萬一惹怒了人,人家拼著一死,搞個大新聞。
那天子震怒,板子打下來,可不會管你出發點是什麼?
當今天子,生平最不怕的就是殺人了!
是故,幾十年來,南陵縣裡的大小官吏,上下其手,甚或剋扣盤剝的事情,雖然一直都有。
但,在這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候,跑上門打秋風,乃至威嚇、要挾、逼迫的事情,卻是沒有人敢幹的。
萬一惹出亂子,如何是好?
所以,諸陵邑地區的百姓,日子普遍要比其他非陵邑縣的百姓要好。
談不上有多好,但至少盤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