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朱棣的心結 (第2/2頁)
三悔人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哈三衛私下通敵這件事只誅禍首,不殃及無辜,所以他們的反應但是比較正面。”
“不過兒臣擔心殃及無辜,所以沒有敢太放肆,這可能導致有漏網之魚,畢竟萬一要是抓錯了人,咱們再想統治他們可就難了……”
朱高煦事無鉅細的將自己的所見全都說了出來,沒有隱瞞一絲一毫。
是的,朱棣到底還是對兀良哈三衛實行對韃靼部和阿魯臺部的那種辦法,而是選擇了只抓權貴,平民則是放過了。
不是他朱棣心慈手軟,亦不是他優柔寡斷,而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考量。
韃靼部和阿魯臺部是明明確確的敵人,對敵人做什麼都可以,哪怕是殺俘。
雖然名聲不太好,但人們頂多也就一輪一陣子,然後就不會有然後了,而且議論這些的人大多都是那種腐儒。
尋常百姓不是很在意這些,甚至可能贊同,因為若是大明次次都能斬草除根,那他們上戰場的次數就會變少,活命的機率就更大了。
除此之外,大明還是有一些老人的,基本上五十歲以上的人都還記得在蒙元統治下的漢人過得有多悽慘,他們會對壓制那種言論起到積極作用的。
但兀良哈三衛不同。
通敵是權貴階層的事情,殺了權貴沒什麼,但殺了平民,而且兀良哈三衛名義上還是大明的,這就不太好辦了。
就好像始皇帝一樣,雖然當時有人說他是暴君,說秦朝是暴秦,但到了現在,又有幾個人不讚頌始皇帝的功績?
朱棣此生最大的心結就是靖難之役,所以他一生都在為了一個承認而奮鬥,這個承認是他父親朱元璋的承認。
他擔心百年之後,他無顏面對地下的父親。
所以,殺俘他做得,殺已經成為犯人的兀良哈三衛權貴也做得,卻做不得殺平民這等舉動。
哪怕是異族,但明面上也是大明的子民,他要是殺了,那多多少少的會讓民心不穩的。
“嗯,做得好。”思慮良久,朱棣才開口誇讚了一句朱高煦,只是嗓音已經有些嘶啞了。
“有漏網之魚不可怕,等班師回朝之後派幾個人多少帶點兒兵過來就能壓住,到時候還能順便接過治理兀良哈三衛的事情。”
“此次北征,你立功不少,等回京之後爹再給你定封賞。”
“謝謝爹。”朱高煦低頭謝恩,然後起身準備行禮離開。
“等會兒……”朱棣看著二兒子起身,伸手攔住了他。
“此次北征,軍醫帶的大多都是外傷藥,但也有一些凝神靜氣的,你帶回去讓人熬了給瞻壑喝了。”
“他才十歲,就接了這樣的事情,我怕他會心神不寧,晚上睡不著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