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理素質,i一代要到18歲才能顯現。
學者萬維鋼也曾提出,雖然現代社會在物理安全方面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保障,但他們的心理狀態卻顯得更為脆弱。
抑鬱症是一種情緒狀態,表現為持續的負面情緒加劇。
患者通常會感覺到情緒低沉,長時間處於憂鬱和不安之中。
他們往往低估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對於面臨的困難則有過高的估計。
這種不準確的判斷導致他們感到絕望,常常認為不管怎樣努力,結果都無法改變。
心理學家曾奇峰對抑鬱有過深刻的闡釋,他描述抑鬱為“自戀的破碎”,暗示這種狀態是自我價值感受到嚴重打擊的結果。
二、網路和抑鬱之間的關聯
在新時代,微信和facebook似乎被指為女性抑鬱症增加的背後推手。
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人們在手機和電腦上花費的時間與抑鬱症的程度呈現出正比關係。
日常中,若螢幕時間不超過兩小時,個體通常健康;
超過這一時間限制後,抑鬱症的風險隨著螢幕時間的增加而升高。
不過,這一結論有一個條件:
,!
如果個人的社交生活豐富,即使長時間使用螢幕,抑鬱的可能性也不會增加。
相對地,對於那些鮮少與外界交流、常在網路上消磨時光的“宅男”和“宅女”,抑鬱的風險則大大增加。
資料顯示,
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平均每天在手機上的使用時間已經達到了5小時,比起兩年前增長了667,這些時間大多數被社交媒體、短影片、拍照和遊戲等活動所佔據。
長時間螢幕使用和抑鬱之間的關聯,主要是因為這種習慣佔據了本應用於人際交往的時間。
由於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長時間的孤立和缺乏交流自然易導致抑鬱。
這也是為何被孤立的懲罰對罪犯來說極其可怕的原因。
考慮到性別差異,在美國青少年中,男孩的抑鬱比例為5,而女孩則高達20。
特溫吉的研究揭示,
女孩在使用手機時,她們在社交網路上的花費時間遠多於男孩,這是女孩較高抑鬱比例的主要原因。
社交網路可能引發抑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社交網路上的圖片大多經過精心修飾,看到眾多比自己更美的人容易讓女生產生焦慮;
二是更重要的原因,感受到被孤立的情緒。
當朋友們沒有通知你就一起外出時,男生可能不以為意,但對女生來說,這種情況可能引發嚴重的被孤立感。
社會學家有一發現:
女生在社交圈中分享的照片,其目的可能不僅僅是為了紀念,而是向未能參與的人表明:“我們一起外出玩了。”
海特和盧加諾夫在《被嬌養的美國心靈》一書中指出,
若要傷害許多美國男孩,給他們槍支足矣;要傷害美國女孩,則只需給她們手機。
三、社會安全和心理承受力
在討論心理承受力時,不同的人對同一事件的反應可能截然不同。
心理韌性強的人即使感到被孤立也能找到新的社交圈,而心理較弱的人可能因一句話就陷入長期的鬱悶。
但為何i一代的心理素質普遍較差?
海特和盧加諾夫認為,答案在於我們的社會變得過於安全。
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保護。
過去老師可能會嚴厲處罰學生,但現在任何過度的行為都會被公開,並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如學校校長的停職。
我們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