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洪武十二年九月 (第2/3頁)
使用者663710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直由中書省負責對接,我禮部並未收到相關訊息,如何能及時通報陛下?”
朱元璋(看著相互推諉的官員們,心中的怒火更盛):“夠了!你們身為朝廷重臣,遇事不思解決,卻只會相互推卸責任,成何體統!”
第四幕:私下商議
旁白:退朝後,胡惟庸和汪廣洋在丞相府中密談。
胡惟庸(一臉陰沉,咬牙切齒地說):“這占城使者之事,本不是什麼大事,卻被鬧成這樣,那朱元璋明顯是藉此發難。”
汪廣洋(憂心忡忡地回應):“是啊,如今該如何是好?那禮部尚書也真是的,一點都不配合。”
胡惟庸(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哼,既然如此,我們就把責任都推到禮部身上,看他們如何應對。”
汪廣洋(猶豫了一下,但還是點了點頭):“也只能如此了。”
第五幕:再辯朝堂
旁白:幾日後,朝堂上再次就占城使者事件展開爭論。
胡惟庸(胸有成竹地說):“陛下,臣等已仔細調查,此事確是禮部在中間環節出現差錯,導致訊息延誤。”
禮部尚書(憤怒地反駁):“丞相血口噴人!中書省一直掌控著外交事務的主要流程,我禮部根本沒有機會插手,又何來延誤之說?”
朱元璋(看著這混亂的場面,心中對中書省的不滿達到了頂點):“都別吵了!此事因你們的失職而起,卻到現在還在相互指責。中書省,朕設立你們,是為了協助朕治理天下,如今卻成了推諉扯皮的地方!”
劉伯溫(此時站出來,緩緩說道):“陛下,臣以為此次事件,不僅是官員失職,更反映出中書省制度存在的漏洞。如今中書省權力過大,丞相權力過重,許多事務在層層轉達中容易出現問題。”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伯溫所言,正合朕意。朕一直思考,這中書省和丞相,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
第六幕:權力的博弈
旁白:隨著占城使者事件的發酵,朱元璋開始秘密謀劃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制。而胡惟庸等人也察覺到了危險,試圖鞏固自己的權力。
胡惟庸(召集親信,面色凝重地說):“如今朱元璋有廢除中書省之意,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大家想想辦法,如何保住我們的地位。”
親信甲(小聲說道):“丞相,我們是否可以聯絡朝中一些官員,共同向皇帝施壓,讓他放棄這個想法?”
胡惟庸(冷笑一聲):“愚蠢!朱元璋心意已決,豈是我們能左右的?我們必須另尋他法。”
旁白:與此同時,朱元璋也在與劉伯溫等心腹商議。
朱元璋(堅定地說):“朕意已決,廢除中書省和丞相制,讓六部直接對朕負責,這樣才能真正掌控天下政務。”
劉伯溫(點頭贊同):“陛下此舉,雖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朝廷的穩定和皇權的集中。只是要小心胡惟庸等人狗急跳牆。”
第七幕:廢除中書省
旁白:終於,在洪武十二年九月的某一天,朱元璋正式頒佈詔書,廢除中書省,終結丞相制。
朱元璋(在朝堂上,鄭重地宣讀詔書):“自即日起,廢除中書省,罷丞相之職,朝廷政務由六部分理,各部尚書直接聽命於朕。”
胡惟庸(聽到詔書,臉色蒼白,心中充滿了絕望,但又不敢發作)
汪廣洋(癱倒在地,喃喃自語):“完了,一切都完了……”
旁白:這一詔書的頒佈,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官員紛紛表示震驚,但在朱元璋的威嚴下,無人敢提出反對意見。
第八幕:胡惟庸案的爆發
旁白: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