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沒有回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寒枝還以為他們只帶了朴樹種子來,誰知道那首領像是讀懂了她臉上的神情一樣,朝著慄說了幾句。
慄:“他說其他樹藤裡綁著還有別的,你都拆開看看。”
寒枝便換了根樹藤,拆開一看。
哦,這個就好多了,麻籽呀。
巧了,和朴樹一樣,都屬於da麻科的。不過麻籽作為主食的地位,就比朴樹高多了。
《詩經》同樣有記: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裡面的麻,就是這些樹葉裡面包的麻籽。麻在夏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麻籽不僅是食物來源,還可以用來榨油。莖杆中抽出的纖維也能織布。
曾經是五穀之一。
雖然都是麻,也都可以做紡織原料,但是這種麻和女媧氏周邊長的苧麻並不一樣。
這種在後世一般叫火麻籽,大小如同高粱粒,但比綠豆小一些,外殼灰色,去殼後就是中藥的麻仁,有輕度瀉下作用。有的地方還會賣炒熟的麻籽,味道吃起來像葵花籽一樣,但最好不要多吃。
甘肅當地人會把火麻子做成很多特色美食,比如研磨成粉後做成麻團,加入糖以後吃起來甜糯糯的。也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或者用來做餃子餡兒。
這個對於女媧氏來說倒不錯,在寒枝看來,只要能當主食的,都是好東西。
不過這些應該不是他們種植,而是採摘的野生麻籽,個頭明顯比後世的小了一圈。
除了朴樹籽火麻籽外,還有野稻和稗子。
慄說有鹽部就是看到這個部落用野稻換鹽,才知道沼澤邊長著的這種植物磨殼後可以吃。
寒枝看完了種子,這才問對面的人要換多少鹽。
外族首領看看她,又看看慄,似乎這才反應過來原來寒枝才是這個部落的首領。
雖然寒枝也不是首領就是了,芮每天都要帶著狩獵隊進山打獵,哪有時間待在族裡。
寒枝一臉黑線,這人觀察力不行吧?與其疑惑首領為什麼是個小孩,不如疑惑一下為什麼整個有鹽部都大換血了!
年年都來換鹽,首領之間應該彼此認識才對吧。
他就沒發現有什麼不對嗎?
其實不能說這些人觀察力不行,因為他們可以很好的辨認同族人的長相,但是外族人,在他們看來,只有大人小孩和男女的區別,至於長相?你們都長得一樣啊!
寒枝看他們面部扁平,很難分辨長相,異族人看她們何嘗不是一樣。
就如同後世很多亞洲人看歐美人長得都差不多,歐美人也沒法分清亞洲人長相。
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跨種族效應”,人們往往更容易分辨自己熟悉的種族,而難以分辨其他種族的人的面孔。
外族首領看看矮小的寒枝,又看看高了自己很多的慄,選擇了無視寒枝,繼續跟慄說話。
他們這支部落一開始並不是像現在這麼矮的,而是和女媧氏的人一樣,是正常的身高。
是在搬到如今居住的島嶼上時,才慢慢矮化了。祖先們在抵達如今的居住地時,島嶼周邊的水位特別低,
於是祖先們就在島上居住了下來,同時和周邊的部落也維持著聯絡。
但後來島嶼周圍的湖水再次上漲,淹死了許多人,還有一部分人被困在了島上,這時候可沒有船。
困在島上的日子裡,物資一天天變得貧乏,祖先中那些長得高頭大馬的,需要的食物更多,於是最早在島上餓死淘汰。矮小反而成了這座島上的基因優勢。
經過幾代優勝劣汰的基因挑選,他們島上的人長得越來越矮,成了外面這些部落眼裡的小矮人。
身高不會超過一米,體重不超過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