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沒有回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採回來的蠟花要先晾曬一遍,之後再進鍋熬煮。
熬煮中水和蠟花的比例為1:3,大火熬煮時,蠟花會遇熱融化。
鍋裡融化的蠟花達到一百度時,就要停止生火。
但火不能熄滅,因為要保持融蠟的溫度,同時也不能讓鍋裡繼續沸騰,因為沸騰的水面不利於沉澱水裡的雜質,會導致做出來的白蠟不夠純淨。
等鍋裡蠟花中的蟲體、殘枝、各種雜質沉入鍋底以後,取出上層的的融蠟。
取完第一遍的融蠟時,鍋裡剩餘的水中還有殘留的白蠟,本來可以裝進紗布中再取第二遍,但沒有紗布,這些殘留的白蠟,不得不丟棄,好在不多,寒枝倒也不是特別心疼。
把取出的融蠟,倒入已經裝好燈芯的竹子做的模具裡面。
蠟燭裡面的燈芯一般是用棉做成的,但這裡沒有棉,所以寒枝用了燈芯草來做。
它之所以叫燈芯草,就是因為先人們很早就知道把它曬乾後剝出來的白色髓心用來做燈芯了。
寒枝叉魚的湖邊就長了很多,她還用過它們來綁蚯蚓做叉魚的誘餌。
等模具裡的融蠟冷卻後,劈開竹子。
寒枝終於得到了白蠟燭。
現代的蠟燭都是石蠟做的,有別於石蠟,這種蟲蠟燭燃燒起來無煙且有特別的香味,因為產量不高,所以在古時民間也不是人人都能用的好東西。
蟲白蠟被寒枝儲存起來了一部分,沒有都做成蠟燭,因為它還是一味中藥,不光能止血生肌,還能治療咳嗽和腹瀉。
它在後世的藥用價值更廣泛,很多藥外面的那層蠟殼,就是蟲白蠟做的。
寒枝為了讓蠟燭燃燒的時間更長,因此把蠟燭做的矮胖了一些,燈芯也調細了。
一晚上只需要一根蠟燭,燃燒五個小時就行。
這一批採回來的蠟花,除去被儲存起來的一部分,一共做出五十根蠟燭。
她們小隊五個人,用了四天的時間,才得到五十根,實在是來之不易。
主要是那片女貞樹的白蠟蟲都是野生的,不像人工養殖的那麼密集,所以收穫有限。
以後如果有條件,可以專門種一片女貞樹,用來養殖白蠟蟲。
天黑以後,寒枝將石牆上的蠟燭點燃,隨即族人們將洞口堵住。
一百多平方的洞穴裡,蠟燭光雖然微弱,卻依然照亮了每個角落。
寒枝養的那隻竹鼠半個月前終於下崽了,一胎四個。
她現在已經把養竹鼠的任務交給了族裡兩個比她還小的女孩。
小女孩一個叫風一個叫雨,是姐妹倆。
兩姐妹比寒枝養的時候可認真多了,一天三次給它們餵食換水,還勤打掃鼠圈裡的衛生。
因此才過了半個月,四個小的就已經長得肥嘟嘟。
族人們又開闢了一片新的樹林採集食物,寒枝也在那裡發現了三窩新的竹鼠。
這下不用擔心竹鼠的近親繁殖問題了。
解決了洞穴照明的問題,寒枝又帶著箐開始製作弓箭。
農村很多小孩應該都有用竹子做反曲弓的經歷,寒枝也不例外。
相比於直弓,反曲弓可以儲存更多能量,射出的箭動能更高,所以能比普通弓造的更短,威力卻不減。
短小的弓身適合寒枝和箐小孩的身體,也更適合在叢林或森林這類障礙物多的地方使用。
三根鹿筋,只能做三把弓箭,她和箐一人一把,剩下一把備用。
弓身用耐性極佳的竹子做成,而光打磨弓身這一步,就廢了寒枝不少功夫。
弓身是一把好弓箭的核心部分,製作時要考慮弓臂的彎曲程度、弓梢的形狀和長度,以及弓把的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