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的中年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公元前655年的春夏之交,木耒一家人,以及蹇叔、章臘等重臣,一起搬到了新都邯鄲。
邯鄲新都經過一年半的建設,一些小的宅院,廳堂等大都已建設完畢,木耒心心念唸的瓊樓別墅也已經完工,只剩下巨大的未央宮仍在施工。
在未央宮的一側,是一個小的承天殿,那裡可以作為現在議事的地方,至少可以同時容納30多人。
新建的都城寬約5裡(約400米/裡),長約75裡,並簡單的分成南城和北城。
南城是5裡乘5裡的坊區,總規劃了72坊,除去道路外,每一坊區的大小基本是200200米左右的大小。
國君的宮殿在北城正中間,佔地是2裡乘2裡的大小,宮殿左右兩側的部分,是卿大夫們的住宅區。
按照周禮的規定,侯伯應是五里之城(約43平方公里),就是長寬各是5裡的城池,但很多大些的諸侯國都沒按這標準。
現在新國也不怕別人拿這個說事,頰戎曾對木耒說過:凡是罵過新國的,給新國上眼藥的,我以後都幫國君給打回去,一直打到滅國為止。
新國宮殿的南邊,是72坊,有半數已經賣給了商賈們,讓他們自行建設,還有一些區域是國有的,如各類集市、國營作坊、國營店鋪等。
木耒特意規劃三個坊區,作為各國的使館區。在使館區裡面,每十畝地為一塊(約3000平米/塊),售價可不低,十萬錢的才能買一塊地,每國限購2塊。
也就齊、魯、宋這樣的大國買的起,對於小國來說,這簡直就是天價,許多小國不得不組團合買一塊。
有兩國合買的,甚至還有五六國合買的。即便是五六國合買,也並不是大家平均出錢。
比如有一個叫茅國的小國,僅能拿出5000錢,最後他只分得了一塊長寬約兩丈,長約15丈的地方(46米35米),要知道那2丈才是臨街的地方,等於就是買了一個小衚衕。
等木耒搬到邯鄲的時候,使館區已經入住了近40個大小國家。連向來和新國有交集的晉國,也買了一塊地來建自己的使館。
齊魯是最早和邢國互貿的國家,從中獲利頗多,魯國一次性買下了2塊使館的地皮。而齊國更是透過騷操作,由齊國出錢,與牟國一共買了4塊地皮,而齊國獨佔了其中的39塊。
邯鄲的城牆還沒有完工,但是速度很快,因為他們是邊挖護城河,邊築牆。這樣的操作令各國大開眼界,既給自己增加了防禦,又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都城的宮殿已完成了大半,於是很多俘虜和奴工也都閒了下來,木耒便讓章臘從中數出一萬人。盡數遷移到新佔領的滄州地區。
即便這樣,還有剩下3000赤狄閹奴,以及3000多的其他奴隸。木耒是不會讓這些人閒著的,令一部分人去拓寬邯鄲到邢臺的道路,一部分是清理流經邯鄲的牛首水。
邯鄲東北不遠處,有一個幾十平方公里的大池塘,叫雞澤。牛首水流經邯鄲,進入雞澤,又和滏水、漳水匯合,最後向東匯入黃河。
也就是說,從邯鄲乘船,可以直抵天津。這可不是什麼笑話,在建國後的50年代,邯鄲和天津之間還能透過水運運煤呢。
雞澤這個大池塘好啊,正好能在這裡試驗帆船,還有蒸汽機船。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
但木耒不這麼想,時間就是金錢,船造不了無所謂,可以先造木筏子啊。木耒給工匠圖紙,令他們做30米,寬7米左右的大木筏,然後在竹筏上試驗風帆。在夏天的時候,他會親臨雞澤去參與試驗。
……
來到了新的都城,許多事就需要木耒親自出面了,比如各國的使臣,隔三差五便有使臣組團來面見新君。比如齊、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