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戴陵是不能直接這麼說的,所以他只好東拉西扯一下拖延時間思考對策:
“郭將軍的計策是極好的。”
戴陵首先高度肯定了郭淮的計策以及為大魏利益考慮的決心,
“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陳倉城已經被攻陷,蜀軍假裝還在圍攻的可能,畢竟昔日涼州多有城池不能在蜀軍面前堅守,陳倉自送信來長安之日起算怕是已經被圍困半個多月,我們不得不防,若是對方詐作攻城,實際早已得手,我們這樣前去,怕是要羊入虎口。”
郭淮現在已經可以肯定之前戴陵那句“涼州之事”就是在陰陽自己了。
但是他沒證據,更何況郭淮也知道自己的計策是讓戴陵去冒險的,雙方往日沒有恩義,近日也沒有仇怨,只把“效忠大魏”的口號震天響是沒有用的,考慮到郭淮自己也不願意去冒險,於是他只好對戴陵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戴將軍。蜀軍來此,利在速戰。若是他們早已攻下了陳倉,就不需要在此修築工事,直接向東進軍至郿縣,即可有利於展開大軍又可以保障散關道在其控制之下,到時候蜀軍自漢中來的援軍就不會再被堵在山谷,如今他們在此駐紮,就說明陳倉城一定還在堅持,我們不能拋下袍澤不顧。”
(散關道和陳倉道其實是一條路,散關道一般情況下指陳倉道中經過大散關的一段(寶雞南郊秦嶺北麓),是陳倉道的咽喉要塞,控扼南北交通,因此“散關道”常作為陳倉道的代稱,本文混用,以後不做贅述)
“郭將軍說的有理。”戴陵很贊同地點點頭,“只是這前線諸將多聞郭將軍名聲,想來郭將軍的旗幟是要比末將的旗幟更能激勵陳倉城中將士們士氣的。”
帳內炭火噼啪作響,郭淮已經意識到這麼掰扯下去便是再過兩個時辰也定不下來,最後他嘆了口氣:
“戴將軍倒是謙虛。不如我與你拈鬮,拈著的便去。”
戴陵眼皮一跳,心想拈鬮總比被點名去強,便點頭同意,於是郭淮當他面寫了“先”、“後”兩個鬮,放入營中一個箭壺中讓戴陵摸,戴陵摸了半天,最後摸出來個“先”,只能不情願地去整軍。
“臭手!”
騎在馬上,戴陵還是忍不住拍了一下剛才抓鬮的手,不過此刻他也沒有貿然帶著部隊一頭撞在漢軍的防禦上,而是非常謹慎地把部隊分成兩部,前部讓一名司馬帶領緩步探查,他帶著主力在後方徐徐前進。按照這個速度等到了漢軍陣前估計就是吃晚飯的時候了,到時候他敲鑼打鼓搖旗吶喊一番,就可以收工回去,你郭淮總不能讓將士們餓著肚子打夜戰吧?
事實上前軍直到進入距離土牆五里的範圍都沒發現漢軍的伏兵和陷阱。戴陵本來想著出來打個晃應付一下差事就行,見狀也忍不住起了心思:
“難道蜀軍是外強中乾?”
不過戴陵最終沒有冒險去攻打對面的土牆——他這次出征主要是為了宣誓存在,根本沒有帶任何的攻城器械。就算是打土牆你也得有個梯子吧?他這次帶出來的都是虛張聲勢的旌旗,要麼就是便於行軍的車上的戰鼓。甚至為了在遭遇敵人的時候能夠迅速撤退,連重甲都沒有穿幾件。
所以在謹慎散出去一批探馬後,戴陵望了望大約有二里遠的土牆,開始命令士兵擂鼓。
土牆上的蜀軍旗幟依然軟綿綿地垂著。由於這會兒沒什麼風,所以戴陵感覺還好受了一些,鼓聲就這麼在他身後響起,不過士兵們已經得到事先囑咐,沒有人傻乎乎衝著蜀軍的土牆發動衝鋒。
“再敲響一點!”戴陵囑咐後面計程車兵,“讓陳倉的同袍們知道援軍到了!給他們鼓鼓勁!”
雖然戴陵手下的中層軍官們感覺有哪裡不對,不過既然不用他們帶人衝陣,他們也樂得在後面看士兵敲鼓,又敲了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