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娃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確定夏純陽練成了《純陽訣》第一層後,夏正德把夏家的秘史娓娓道來。夏家始於春秋戰國時期,以武耕立家。第一任家主是夏家的創始人,也是純陽之體。其武力之強大,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能在千軍萬馬中自如往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據族譜記載,第一任家主活了二百七十六歲。夏家在他的庇佑下已然發展成一個龐然大物。在其死後,夏家按照其生前的意願分為三部分,有天賦者專心武學,為家族在亂世的生存發展提供強大的武力依靠。無學武天賦的族人,一部分以耕種為主保證家族生存的根本,另一部分則從商為家族聚斂巨大的財富。三者相輔相成,直到大秦統一了中原大地。
秦朝一統中原後,夏家開始由隱世轉向入世。後因政治投資失敗,於秦七世的時候,再次舉族歸隱。在大漢、三國、南北朝時期都有派遣族人出山,直到隋末起義,夏家傾半族之力助唐高祖成就霸業,又因玄武事變而致出世的族人盡數被誅,因此而和唐太宗結下血海深仇。唐滅宋興,夏家也只是冷眼旁觀。直到宋朝積弱,外族多次發兵宋境,夏家武部一子弟擅自出山,改名換姓,入朝為將,駐守邊關。期間,武部子弟先後偷偷前往相助,夏家當代家主及長老堂裝作毫不知情默默允許。直到元兵大軍壓境,宋軍節節敗退,夏家武部更是傾巢盡出,大戰過後,武部子弟,十不存一。
宋亡元立,國讎家恨,夏家對元朝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官員小吏的刺殺就像江水滔滔從不停止。明太祖起義時,夏家更是傾舉族之力相助,只求驅除元兵還我山河。明太祖建國,夏家因前車之鑑而急流勇退,只留下少數族人在外應對,因此躲過了明太祖對功臣的誅殺。直到清兵用鐵騎撞開了邊關的大門,直入中原,滅明。清朝對中原的統治遠勝元朝,夏家及其他有義之士的反抗如入大海,翻不起一片浪花。直到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夏家分出一部分子弟遠渡重洋學習&ldo;師夷長技以制夷&rdo;,一部分組織起來抵抗列強的侵入。
沒想到,這造成了夏家的分裂。延續了千年的夏家,因為清末民初這個特殊時期而一分為二。接受了國外先進思想觀唸的族人一部分回到了族裡,但更多的則留在了國外。而隨著思想的變化、世界的知識在他們面前敞開,夏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衝擊,在民國軍閥混戰時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與國外、國內與國內、國外與國外的夏家族人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在混戰的短短四十年裡,夏家因為彼此的觀念不同而分裂成十幾支。等到塵埃落定,新國建立,夏家族人已經散落到世界各地,由當初的十幾支變成僅存的四支。
分別是港城夏家,美聯那邊的夏家、國內的夏家,以及一直堅持古傳統而隱居起來的夏家(沒人知道這支夏家族人是否還存在)。
&ldo;……我不知道另外三支的情況如何,但我們祖上留下的族譜記載,夏家會分裂,除了歷史因素外,也是因為除了第一任家主外再無人能夠真正練成《純陽訣》,絕大多數的夏家子弟窮盡一生都摸不著氣,像我一樣勉強感應到氣的只是少數。失了凝聚力,後輩子孫越來越懷疑傳統存在的必要性,懷疑的種子早就在心中紮根,在適合的時機生根發芽,從而一發而不可收拾。&rdo;
夏正德眼帶熾熱的看著夏純陽:&ldo;族譜上記載當年夏家分裂的時候,每一支都帶走了《純陽訣》的傳承。我們這一支就是一個戒指,凡夏家子弟,年滿十六就要接受考驗,能透過者就是《純陽訣》真正的傳承者!&rdo;
作為夏久福唯一的兒子(以前),港城夏家的正統接班人,夏正德的認字啟蒙讀物就是他們夏家的族譜,對於那段看起來就像傳奇的古老記載,他也曾經熱心過,曾經滿懷憧憬。而族譜上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