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第1/2頁)
俞運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1448年俄國東正教會宣佈脫離君士坦丁堡而獨立以來,一直擁有強大的權力和財力,對俄國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彼得一世的改革,也只是把教會置於皇帝領導之下,隸屬國家機構,教會的優越地位和特權沒有變。彼得三世雖然接受了東正教的洗禮,但骨子裡依舊是個路德教信徒。他把東正教奉行的七件聖事(即聖禮、堅信禮、懺悔、聖餐、終傅、授職權和婚配)看成是愚昧的迷信活動,自己從不去做。他說不清是在自由主義思想的鼓舞下,還是出於對東正教的厭惡,竟然下令沒收教會的財產。這是前所未有的冒犯教會的舉動。主教們憤怒了,神甫們憤怒了,連受教會剝削壓迫的農奴也指責沙皇是異教徒。
彼得在失去了軍心之後又失去了民心。
他像過去處罰老鼠和玩木偶兵一樣,現在又把整個國家當作玩具,隨心所欲地進行破壞。卡&iddot;瓦利舍夫斯基分析說:&ldo;他有一種破壞的本能,兒童身上就常常有這種毀壞身邊一切的本能,因為彼得好動成性,這種破壞的本能就具有特別危險的性質。他喜歡大筆一揮就能顛倒整個國家制度,喜歡在周圍看見被這種急劇的改變嚇壞了的臉色。他現在的淘氣表現就是如此。……他是認真地在那裡玩樂。&rdo;但他是否意識到了自己的玩樂在給自己挖掘墳墓呢?&rdo;
2 葉卡特琳娜逆來順受,偷偷地生下了一個兒子
葉卡特琳娜雖然在五年前就制定了奪權計劃,但當伊莉莎白女皇咽氣後,特魯別茨科依樞密員宣佈彼得繼位時,她立即意識到大勢已去。善於把握形勢的她也在表面上裝出一副十分恭順的樣子,對彼得百依百順,而對女皇的去世也悲痛欲絕。
在女皇治喪期間,她每天都穿一身黑色喪服前往教堂,跪在女皇的靈前,一連數小時哭泣和祈禱。她畫十字和下跪的姿勢就像一個地地道道的俄羅斯婦女。與彼得的怪誕行為相反,她傷心的神態贏得了各階層人士的好感。法國公使佈雷德依男爵根據自己的觀察寫道:&ldo;皇后贏得了人心,沒有任何人像她那樣經常去教堂為已故的女皇做各種儀式,根據東正教教規,這些儀式不僅繁瑣,而且充滿迷信色彩,她分明對此持嘲諷態度,但神職人員和百姓卻認為她情真意切,因而對她感激不盡。她以非凡的記憶力準確地觀察並記住了各種節日。封齋日、守齋日,總之,大凡彼得皇帝掉以輕心的,她都認真對待,而在這個國度裡,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民俗。&rdo;1
1引自卡&iddot;瓦利舍夫斯基《葉卡特琳娜二世傳》。
彼得對葉卡特琳娜的表演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並沒有意識到她的良苦用心。倒是他的支持者沃倫佐夫家族的人,尤其是普魯士特使施韋林伯爵和戈爾茲男爵看到了葉卡特琳娜對他的威脅,勸他趁早除掉她。
彼得雖然乖僻,狂妄,卻缺少殺人的勇氣;他雖然喜歡虐待人,卻不喜歡殺人。他和葉卡特琳娜共同生活了18年,似乎根本不瞭解她的性格。
他不斷地侮辱她,威脅她,卻不知道這個具有冒險精神的女人會孤注一擲,把自己趕下皇位。
也許是葉卡特琳娜的忍讓順從欺騙了他,使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1762年2月10日,即公曆2月21日,彼得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命令妻子把聖葉葉卡特琳娜勳章交給宮廷女官、自己的情婦沃倫佐娃。
這種勳章通常只有皇后或者皇室成員才能獲得。新皇帝想把情婦立為皇后的意圖已是昭然若揭。許多參加宴會的延臣和外國使節都向葉卡特琳娜投去同情的目光,以為她會痛哭流淚提出抗議。但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葉卡特琳娜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屈辱。
1762年4月初,新建的冬宮竣工,彼得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