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片。一片是黃河流域,從陝西到山東,這個細分起來是東和西兩塊。一片是長江、淮河、漢水流域,但是政治上是北方中原,南方荊楚,在文化上就是北方的剛強,南方的柔軟,北方的儒家,南方的道家。第三片,是今天的長城以外,草原和高原,這一大片對中國的影響,幾千年來一直是威脅,一直是挑戰,是新的血液的供給者,也是中國對外通道的中間者,進來出去都在絲路上。第四片,是在第一片黃河和第二片長江融合了之後才出現,就是南方,東南的吳越,西南的西南夷。這都是逐漸由對抗而交換,而互相影響,終於融合。這種形態,我們拿中東地區來講,埃及和兩河就等於我們長江和黃河一樣,希臘和波斯是另外兩塊。印度是遙遠的一塊,所以,它也是四片東西。四片之外有一些東西,高加索山底下出了雅利安人。所以,假如說,中國長江、黃河之間不是一塊比較平坦的小丘陵,而是像埃及、兩河之間的沙漠和乾旱地帶,那中間就隔絕了,可能獨自發展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五章 思言時代(1)
小蘿蔔頭
1962年,我三十二歲,回到臺灣。在芝加哥大學畢業後,我回臺灣有幾個緣故:我對母親有承諾,她不放心我,這是其一;其二,我對史語所有承諾,要回來;其三,李氏基金有要求,雖然一般人都是要回來,但所有的李氏基金的人都沒回去,我是沒得到李氏基金,因為錢思亮校長花了很大力氣,幫我找另外的錢,所以我欠錢校長的情。我是三重承諾,家、史語所和臺大。一回來,我就在史語所復職,臺大合聘,後來在臺大做系主任。
我畢業之後在美國多待了半年,這半年自由自在,原因是我的獎學金還沒用完,顧立雅讓我幫他的忙,坐在東亞圖書館,擺個桌子,圖書館正好有塊空地,用玻璃圈起來。我的工作是,所有讀中國東西的人,要查資料的,搞不清楚的來找我,我會跟他們討論。
回臺灣,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個重要轉彎。當時有很多人就留在美國,我在芝大畢業以後,有五個工作隨我挑,包括芝大希望我做歷史地理研究,不但是相當廣泛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而且是比較研究,這個工作還很少人做,是很有挑戰的。但我執意回臺灣,就沒接受,另外四個工作都是好大學的教職,我也不管它了。如果當時留在美國,我的一生將是另一番面貌。
我回到臺灣就一頭栽進了工作,剛開始情況就非常複雜。我的老師們,一直希望我能在行政和公眾事務上幫他們的忙,據說他們從我在學生時代,就有此期許。在臺灣大學歷史系,我從副教授成了系主任,是個意外。系主任餘又蓀車禍死亡,院長沈剛伯先生半夜三更打電話給我,說明天8點鐘你到“*”去開會,要接系主任。在南港,我就變成了李濟之先生的助手。王世傑是“中央研究院院長”,派我做一些學術外交,要我幫他做院裡的涉外事件。錢思亮校長在學校裡大大小小的委員會都派我去做過。他們這幾個老先生的意思是鍛鍊我。
當時三十幾歲的人在臺灣算非常年輕,老師輩都五六十歲了,甚至六十多歲了,需要有人接班。這麼一來,立刻就引來很多同事的嫉妒。比我大的四五十歲的人,跟我同輩的人,我的學弟,沒有出國的人,頗有人不服。這些都使我的日子很不好過。另外一方面,我在芝大民權運動得來的一些自由主義的思想,跟臺灣*專制很不相容。我也是不願意低頭的人,見不平,就抗爭。當時國民黨的壓力過來,我反抗,錢校長幫我反抗。
國民黨是一黨*,要保持專政,所以對知識分子非常鉗制。他們把“中央研究院”和臺灣大學的自由分子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