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盡春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真把我們當成你的短工奴隸了?”
“是啊,我們來是聽開壇第一課,你讓我們耕地,我們從之,也算是給你面子了,可到現在,不上課也就罷了,竟還如此對待我們!”
“·········”
說話之聲,自然多是從國子監學子中發出來的。
這一上午,儘管他們跟著孔穎達一同褪下了儒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裡的火氣多多少少都開始積攢了。
他們是誰?
他們可是讀書人!
為了聽到開壇第一課,忍一忍也就罷了,可沒想到,一上午的時間竟然什麼都沒有聽到不說,連飯都像是豬食,有些學子就忍不住了。
自己在長安吃的是什麼?這又是什麼?
《論語·鄉黨》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儒家向來對餐食禮儀就有很高的標準。
比如,座位怎麼排、盤碗怎麼放、吃飯時不許反魚肉,不許揚飯、不許大口喝湯、不許剔牙齒等等。
他們向來也都是接受這樣的教育。
今日,條件有限,在田地裡吃,如此有辱斯文之事,他們也忍了,可,更過分的是,竟用這般餐食來糊弄自己。
國子監學子們,臉上都露出了不悅。
一部分夫子,雖然沒說什麼,但,看著陶碗裡的臊子面,卻沒有動。
張楚一手端著碗,一手拿著筷子,自然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
孔穎達有些尷尬,他臉色陰沉的想要呵斥眾人,但,被張楚制止了。
張楚搖了搖頭,先吃了一大口臊子面,又飲了口茶水,起身,走到了勞工百姓之中。
“諸位,粗茶淡飯,略能果腹,大家辛苦,還請見諒。”張楚笑道。
“哎呀,主家,你說的這是什麼話?俺們能吃上這一口熱乎飯,就心滿意足了,更別說,有茶,有這麼上等的面,還有這大肉塊,比我們在家吃的飯都強,這話太客氣了。”
有百姓憨笑一聲,忍不住道。
“是麼?平日,你們下地,都是怎麼解決吃食?”張楚又問。
立馬,又有百姓開口:“主家,嘿嘿,我們都是一大早便起來,前往田地,勞累一上午,才開始吃第一頓飯。”
“也就是午飯,大多,都是喝點涼水,吃點從家中帶來的蒸餅就是了。不過那時候,因為蒸餅是早上熱的,所以到了中午變得又涼又硬,如果地近一些,可讓家人中午送來熱的蒸餅,但,那有那麼多距離家近的地吶?”
“像是主家給的這般午食,俺們想都不敢想啊。”
大唐一日三餐,除了達官顯貴之外,終究還是很少普及的。
百姓們,多是一日兩餐。
而到了春耕秋收如此緊張的時候,更不可能讓生火做飯這種事來耽誤時間了。
正如這百姓所言,若是田地距離家近,尚能吃些熱乎的,若是地遠一些,百姓寧願喝涼水吃冷餅,也不願意耽誤時間。
畢竟,這東西,只要一耽誤就是影響一年的收成啊,百姓可就指望這些收成過活了。
“那就多吃些!”
“雖然簡單,但,絕對管飽。”
張楚笑道,言罷,也不多說,臉也埋進了麵碗裡,說實話,他也餓壞了。
那些儒生夫子,聽著如此簡單的對話,又看著一個個狼吞虎嚥,臉上還多有笑容的百姓農戶,再看看陛下,諸公,還有道士和尚都在狼吞虎嚥,也都嚥了口唾沫。
你看我我看你,沒再說什麼,緩緩端起了麵碗。
而當第一口下去,誰都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