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第1/2頁)
金谷飄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天下午,去下河村探望了姥爺姥姥和幾個舅舅。
田小苗和柳冬生帶著一包山貨,踏上了歸程。
經過鄰省,他們下了火車。
按照地圖上的路線,找到某縣的烈士陵園,探望陳淑英同志。
田小苗這才曉得老家那是一個衣冠冢,陳淑英同志留在了異地,跟同志們在一起。冬子小時候,父親常常跟他說:「冬子,你娘跟革命先烈們在一起,不會孤單的……」趕著回鄉,父親都要拐彎來烈士陵園看一看,跟淑英說幾句話。
松柏掩映,莊嚴肅穆,一座青石墓碑高高聳立。
柳冬生站在碑前,剋制著內心的情感。
「娘,我和小苗來看您了……」
田小苗伸出手,撫著墓碑。
上面嵌著陳淑英同志的照片,穿著軍服,齊刷刷的短髮,抿著嘴笑著,跟她兒時看到的那幅照片一模一樣。
她和柳冬生並排站著,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對先輩的追尋,對烈士的崇敬,對親人的懷念……
第161章 牽絆
回到京城,田小苗和柳冬生投入到了工作中。
他們一個星期團聚一次,多是柳冬生過來。
家屬院在辦公區後面,隔著一道院牆,單開了一個小門,方便人員出入。院裡有一棟紅磚小樓,四層高,呈南北向,大斜坡樓頂,灰瓦,高煙囪,有著濃鬱的蘇聯風格。
這是標準的筒子樓,每一個樓層都帶著長長的迴廊,樓梯在中間,兩邊各有四個套間,水房、廚房、洗手間都是公用的,跟樓梯挨著。樓前有一個大花壇,栽著雪松、冬青、月季,還有兩棵海棠樹,鬱鬱蔥蔥。
田小苗的家在二樓,圓拱形門頭、圓拱形窗戶,很有美感。兩個房間南北通透,光線很充足。
在六七十年代,筒子樓算是「先進」的,能蓋樓的都是重要單位,一般人住不上。可她更喜歡四合院,如果有機會,還是想搬到院裡住。
樓裡都是同事,很安靜,很少有人串門。柳冬生來得多了,跟大家都認識了,在樓道里碰見了,就客氣地點點頭。
由於工作性質,閒雜人員很少,家屬也很少。成家的同志多是體系內的,夫妻雙方從事著同樣的工作,行業外的多住在別處,也有兩地分居的。
這個年代,夫妻兩地分居很常見。
那些支援「三線」建設的,大多如此。還有國防工業體系,搞尖端科技的更是隱姓埋名,去了不知名的地方,一年見不了幾回面。
沒有怨言,只有奉獻。
這是一個充滿理想的年代,也許有點偏激,可不失熱血和奮鬥精神。不管是科技人員,還是工人、幹部,都有奮鬥目標。
作為國際問題專家,田小苗更是發揮了自身所長。
她帶著研究小組,對雙邊、多邊關係做了分析。一些容易忽略的問題,一一呈現出來,為下一步的決策提供依據。她小心地把握著度,不留下任何痕跡,以免引起猜疑。
截止到目前,中米關係進一步好轉,跟西方國家陸陸續續地建交,恢復了正常化。不管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有所突破,國防壓力也稍有緩減。
中、米、蘇三個大國之間,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當然,外部壓力依然存在。
北部邊境線上,重兵依舊,蘇聯的機械化部隊整裝待命,防備措施不可或缺。
就像是應對,「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進一步落實。
街頭巷尾刷著紅褐色的標語口號,宣傳畫隨處可見。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行動起來,防空設施、糧食物資儲備,還有民兵訓練。
「不稱霸」是我們的外交策略,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會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