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時我們在打敦煌。倉太守那時候還沒投降,他聚集了當地西羌部落中願意支援他的那部分人,大概是我們兵力的三倍吧。當時我想著這些羌人若是一次不能覆滅他們,等四散之後更不好剿滅。
軍中將領也贊同我們的看法,所以我們就假裝被他們的軍勢所驚嚇,連夜撤退。等他們追擊我們便設下埋伏,一擊破敵。在那之後,整個涼州的羌人,無論是哪個部落的,都不敢對漢軍齜牙了,打著漢軍旗號的西域商隊也不會受到他們的騷擾。”
“所以我們現在也是在示弱?”張苞也反應過來。
“至少丞相希望拉長魏軍的補給線而不是把他們打怕了窩在長安。”馬岱雖然沒有接受過什麼系統性軍事訓練,不過昔日打下河西四郡以及遠征西域的經歷讓他更清楚大軍外出後維持後勤是多麼困難,
“我猜丞相是想把魏軍大軍引過來,然後再來一次涼州那樣的破敵之戰,這一次若是能把魏軍嚇得連長安和潼關、武關都丟了,到時候我們就不用攻堅,如今野戰魏軍已經不是我們的對手,不過攻城的話,我們這些軍隊圍不住長安城的。”
“我記得徵西將軍您曾經隨驃騎將軍(馬超)攻下過長安,能給我講講麼?”張苞立刻開始打聽。
當年馬超、馬岱投奔先帝后,他們的家人都隨之遇害,所以一般人都不會問他們過去的事情,不過今天馬岱順口提到昔日的事情,他立刻跟著問。
(三國演義裡面龐德獻計讓關中聯軍攻下長安,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長安一直在曹操手中,沒有“攻下”一說,只是非常殘破,關中聯軍和曹操發生潼關之戰是因為他們迅速佔領了潼關,想要隔絕關中內外逼迫曹操放棄對聯軍的威壓,另一種說法是聯軍確實短暫攻下長安,所以才能有餘力打潼關,只是被隱去了戰績。這裡用的是演義裡的說法)
馬岱隨即露出追憶的神色:“那次也是僥倖,龐令明獻計,扮作百姓混入城中,趁夜放火奪門,這才讓大軍入城,有此一次,魏賊定然會提防,不會再讓我們輕易成功的。”
“那也無妨。”張苞點點頭,“郎君們給我們送來這麼多東西,又教我們做拋石機和火藥,就是砸,我們也要把長安砸下來!”
.......
同一時刻在衝著丞相抱怨的還有魏延,不過魏延抱怨的是另一件事兒。
這幾天拋石機的轟炸下,陳倉下城固然已經被砸的稀巴爛,上城也已經搖搖欲墜,魏延懷疑只要派人挖地道再去埋點火藥,就能把上城的城牆炸個稀巴爛,就裡面那些狼狽的守軍,他有信心一天的功夫把對方全滅。
但是丞相不許他直接進攻,只需每天拿石頭砸,甚至看到魏軍快撐不下去了之後丞相還讓魏延減少攻擊頻率,只上午砸,下午不砸。很快發現這個規律的郝昭甚至讓士兵們下午的時候出上城取水,漢軍也不阻攔。
等張苞送信來說東方發現魏軍動向的時候魏延就更急了。大晚上跑來諸葛亮帳中表示就該趁著陳倉守軍士氣低落一舉攻城,拿下陳倉後,再直逼長安。
丞相看了看魏延,反問那若是魏軍調集大軍在長安城外與漢軍對峙,或者乾脆不要臉地退進長安呢?
“那自然是用火藥炸!”魏延理直氣壯回答,“我悄悄試過了,弄個木箱,裝滿火藥,然後挖個洞,中間用竹竿插出去通氣,再用引線拉出來最後點燃,能把地炸個口子出來,等把長安城牆炸塌了,那魏軍定然不是我們對手。”
其實魏延那次實驗是在諸葛亮默許下進行的,用得火藥的數量很少,挖的洞也不深,但是原理跟網友們透露的差不多。而丞相知道這個結果後也只是約束了傳播範圍,此刻聽到魏延的回答,丞相才反問:
“城牆便是沒了,魏軍在長安的大軍也不輸給我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