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稷下學宮 (第1/2頁)
緣夢尋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來,那些失蹤的弟子還是被找到了。或者說,是他們自己找回來的。
果然是受到其他勢力爭鬥的波及,又因為戒嚴,他們只得在附近躲下。在看到熊翊給出的符號後便確認安全,返回了城內陰陽家最大的據點。
既然這件事了結了,熊翊便放下心來,除了幫大司命彙編齊國各地的資料,其他便都是閒暇時間。
於是,在戒嚴解除後,熊翊便帶著小衣和小靈在周圍逛了逛,並最終去到稷下學宮。
臨淄西郊,稷山下,系水畔,有一處規模較大的建築群,這便是稷下學宮。
這學宮由田齊桓公所建,歷經威王、宣王、閔王,到現在的齊王建,已有五代之久。
它經歷過齊宣王時的鼎盛時代,也遭受了五國伐齊的破壞。那之後,學宮雖然復建,繁盛卻不如當年,更何況如今天下的才俊都被吸引到了秦國,聚集在咸陽。
但無論如何,它的底蘊尤在,且是中國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地方。熊翊抱著一種敬仰的心情,繞過外圍的房居,從大路直至學宮衡門。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由石柱撐起的大門後,便是稷下學宮了。
熊翊默唸著《詩經》中的“齊之姜、宋之子”,一時浮想翩翩。自有守門計程車人上前,禮貌地詢問身份。
“我們,是陰陽家弟子。”熊翊行了個簡禮。
“看得出來。”士人微笑著回禮,並提醒他們交出兵器。
學宮內禁止鬥毆,故而熊翊來之前便把魚腸劍留在了暫居地。在接受了簡單的檢查後,熊翊帶著小衣、小靈入了橫門。
映入眼簾的是泮池。池水兩邊風景秀麗,沿著道路走,還可以欣賞尚未敗謝的荷花蓮葉,再往前則是一排石欄。繞過它便是學宮的露天辯臺。
“這是……”熊翊被玉白石欄上的黑字吸引住了。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小靈走上前,唸了一段後,眼睛漸漸前移,粗略地掃了一眼,“多麼通透的發問!此乃對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深刻思考。”
熊翊看了他一眼,向側邊走幾步,正對著開頭的“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抬手笑道:
“不止,這是楚國的屈子所著的《天問》,不論是天地永珍之理、山川規則之變,還是存亡興廢之考,驚奇鬼怪是說都有涉及。”
他踱到小衣的身旁,引著她和自己一起走馬觀花地把這首詩粗略看了一遍,時不時略作講解。
小衣顯得很有興趣,見此,熊翊很是愉悅。
“雖是楚國大夫所作,但這《天問》也與齊國有著莫大淵源。”一位路過的學宮內弟子聽了他的解說,忍不住開口道。
“哦?”熊翊看著他,認出是道家弟子,再瞥了一眼小靈,見他顯得很鎮定,於是坦誠道,“還請賜教。”
那人很高興地指著石欄說道:
“楚國的那位三閭大夫屈原曾兩次出使齊國,他的作品也隨之在齊國廣為流傳。同時,他也在與稷下各學派的學子交流後深受影響,這才創作出《天問》這一佳作。你熟悉屈原的詩,想必也看得出來,此詩的風格與與屈原其他的作品有些不同。”
“原來如此……”熊翊細細想了想,頗為贊同道,“受教了!”
“嗯。”他點點頭,笑著看著眼前的三人道,“你們是第一次來學宮吧?馬上就要開啟一場辯論,一起來旁聽一番,如何?”
“這自是可以。”熊翊回頭看了看小衣和小靈,見他們沒有反對,便好奇地隨著三三兩兩結伴的人群來到辯論臺下。
臺上是兩個風度翩翩的老者。其中一人仙道風骨,另一人精神矍鑠。
臺下圍攏了一眾人後,辯論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