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爸說,當時為了補貼家用,自己也學著做點兒小生意。那就是把自家種的菜或者逮的魚拿到離家十幾裡地集市上賣掉,換點兒日常用品之類的。那時沒有腳踏車,更不用說摩托車,電車之類的了。我爸都是用扁擔挑兩筐東西去集市上賣的。每天提前準備好要賣的蔬菜,天不亮就出發了。走到集市上時天色已亮,找個人多的地方就開始吆喝著賣菜了。自家種蔬菜,品相好,我爸又實誠,遇見錢不夠的就大方送人了。所以在集市上我爸的蔬菜賣的很好,基本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完了。這也是我媽能夠坐好月子的基本保障了。我想我媽那時雖然坐月子辛苦,但也是很幸福的。我想這就是父愛的偉大之處吧。
那時,國家整體不富裕,每家每戶每逢夏收和秋收時,都要給你國家交公糧。雖然不富裕,但是每家每戶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交完糧食自己家裡還留有足夠的口糧和種子。這就是家庭聯產承包制度的好處所在,大大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積極性。每到夏收秋收時,打下來糧食,人們都會精挑細選一些顆粒飽滿,品相好的糧食儲存下來留作種子,都是悉心照料和儲存的。有的掛在樑上防止老鼠偷吃,有的封進缸裡,有的藏到鐵皮櫃裡等等。凡是能想到好地方都不會放過。這是被逼出來智慧吧。再者,把剩餘的糧食稱好重,用麻袋分裝好,一百斤一袋子。然後,按照交公糧的標準,弄幾袋子,找個木架子車拉去公社交糧。聽我爸說。當時人們交公糧的積極性都很高,都以“誰家交的多為光榮”。物質的貧困沒有打倒精神的富足。這就是我爸媽年輕時的真實生活寫照。他們雖然沒有多高學問,但是他們都很善良懂事,有責任。他們雖然貧苦,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抱怨,有擔當。他們雖然沒有談過戀愛,但是他們彼此珍惜和感恩。
我就是在這種社會和家庭背景下出生的,沒有戰爭,沒有爭吵,沒有富足。但有的是平安,喜樂和知足。這個充滿愛的家庭是我最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