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第2/3頁)
[英] 奧拉夫·斯塔普爾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就幹著的幼稚營生。
共生體生物完全犯不著去動這些博物館的陳列品,他們手裡有很多行星系可供使用。而且他們的物理科學高度發達,再加上亞原子能,他們已經可以在太空中製造出可供永久居住的行星。這些中空的球體,由人造超級金屬和人造透明金剛石製成,早期的人造行星只有小行星大小,到後來發展到比地球還要大。這些人造行星沒有大氣層,因為它們的引力太小,不能阻止氣體逃逸。它們靠的是反作用力層來免受流星和宇宙射線的傷害。人造行星的最外層完全透明,裡面充盈著空氣。就在外層下方,安裝的是光合作用站和太陽能利用裝置。天文觀測臺、行星軌道控制裝置,還有行星間飛行器的&ldo;碼頭&rdo;佔用了外殼的部分空間。行星的外殼下,是一層層的同心空間,由縱梁和巨大的拱來支援。大氣調節裝置、大型水庫、食品工廠、日用品工廠、工程商店、廢物轉化帶、居住娛樂區、研究實驗室、圖書館、文化中心就分佈在各個空間之中。因為共生體生物原本生活在海洋,所以有個中央海洋。原來的類魚類生物種群上已經全然發生了改變,他們懶得動彈,但是勤于思考,如今處在智慧世界的&ldo;最高層智慧帶&rdo;。就像在源生行星的海洋裡,共生體生物的兩大種族在這兒依然相互依存,撫養他們的下一代。這個亞星系的有些種族本來不是海洋生物,那他們生活的人造行星,雖然大致相同,但是也根據他們的特性進行了改造。但是所有的種族都覺得有必要自我改造以適應新的環境。億萬年的時間過去了,這樣的小世界以百萬計數,型別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大小和複雜程度逐漸增加。許多沒有行星的恆星周圍逐漸多出了這些人造世界,形成若干同心軌道圍繞恆星執行。內層軌道上人造世界的數量是幾十個,但是外圈就有成千上萬個這樣的世界,每個都根據自己距離恆星的位置調整出適宜的生活。即使處在同一個軌道上,每個世界在身體和精神上都有不同。有時一個相對古老的世界,或者所有處在同一個軌道上的世界,會發現年輕的世界或是種族在智力方面超越了自己,無論是身體,還是生理結構上,這些年輕的世界都更具有潛力。被淘汰的世界有兩個選擇,一是在年輕世界的包容、愛護、研究之下,他們繼續生活在文明的落後狀態;二是他們可以選擇死亡,為新的探索讓出他們的星球。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